關于印刷版面的若干基礎知識版面是新聞出版信息表達的基本形式,是新聞出版的形象與思想,是新聞出版物的語言。
而應用版面的構成要素采用先進排版工具,藝術化創(chuàng)意地進行版面配置是使新聞出版物濃縮文化、滲透藝術、符合時代的根本。因此在充分理解版面設計與構成基礎上,正確地應用排版軟件與工具,是高效、藝術、規(guī)范地生產(chǎn)各種新聞出版物的關鍵。
因此只有正確理解與掌握版面的構成和排版規(guī)則,才能有效使用排版軟件的各種工具,排出符合標準與規(guī)范的版面。版面的構成 一.版面與排版基礎知識版面與排版基礎知識主要包括版面構成要素、排版技術術語、校對符號的作用及各種版式處理等。
這些知識是激光照排工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工藝設計人員和操作員只有掌握“排版語言”和一些排版工藝知識,才能達到高效率和高質(zhì)量。
1. 書籍的組成眾所周知,一本書通常由封面、扉頁、版權頁(包括內(nèi)容提要及版權)、前言、目錄、正文、后記、參考文獻、附錄等部分構成。扉頁又稱內(nèi)封、里封,內(nèi)容與封面基本相同,常加上叢書名、副書名、全部著譯者姓名、出版年份和地點等。
扉頁一般沒有圖案,一般與正文一起排印。版權頁又叫版本記錄頁和版本說明頁,是一本書刊誕生以來歷史的介紹,供讀者了解這本書的出版情況,附印在扉頁背面的下部、全書最末頁的下部或封四的右下部(指橫開本),它的上部多數(shù)印內(nèi)容提要。
版權頁上印有書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廠、發(fā)行者,還有開本、版次、印次、印張、印數(shù)、字數(shù)、日期、定期、書號等。其中印張是印刷廠用來計算一本書排版、印刷、紙張的基本單位,一般將一張全張紙印刷一面叫一個印張,一張對開張雙面也稱一個印張。
字數(shù)是以每個版面為計算單位的,每個版面字數(shù)等于每個版面每行的字數(shù)乘以行數(shù),全書字數(shù)等于每個版面字數(shù)乘以頁碼數(shù),在版面上圖、表、公式、空行都以滿版計算,因此“字數(shù)”并不是指全書的實際行字數(shù)。2. 版面構成要素版面指在書刊、報紙的一面中圖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總和,即包括版心和版心周圍的空白部分書刊一頁紙的幅面。
通過版面可以看到版式的全部設計,版面構成要素如圖2.1所示。版心 位于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
書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號統(tǒng)稱為書眉。它包括頁碼、文字和書眉線。
一般用于檢索篇章。頁碼 書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頁碼,一般頁碼排于書籍切口一側。
印刷行業(yè)中將一個頁碼稱為一面,正反面兩個頁碼稱為一頁。注文 又稱注釋、注解,對正文內(nèi)容或對某一字詞所作的解釋和補充說明。
排在字行中的稱夾注,排在每面下端的稱腳注或面后注、頁后注,排在每篇文章之后的稱篇后注,排在全書后面的稱書后注。在正文中標識注文的號碼稱注碼。
3. 開本版面的大小稱為開本,開本以全張紙為計算單位,每全張紙裁切和折疊多少小張就稱多少開本。我國習慣上對開本的命名是以幾何級數(shù)來命名的,如下圖所示。
國內(nèi)生產(chǎn)的紙張常見大小主要有以下幾種:787*1092毫米平板原紙尺寸是我國當前文化用紙的主要尺寸,國內(nèi)現(xiàn)有的造紙、印刷機械絕大部分都是生產(chǎn)和適用此種尺寸的紙張。目前,東南亞各國還使用這種尺寸的紙張,其他地區(qū)已很少采用了。
850*1168毫米的尺寸是在787*1092毫米25開的基礎上為適應較大開本需要生產(chǎn)的,這種尺寸的紙張主要用于較大開本的需要,所謂大32開的書籍就是用的這種紙張。880*1230毫米的紙張比其他同樣開本的尺寸要大,因此印刷時紙的利用率較高,型式也比較美觀大方,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規(guī)格。
4.版心書刊版心大小是由書籍的開本決定的,版心過小容字量減少,版心過大有損于版式的美觀。一般字與字間的空距要小于行與行間空距;行與行間的空距要小于段與段間的空距;段與段間的空距要小于四周空白。
版心的寬度和高度的具體尺寸,要根據(jù)正文用字的大小、每面行數(shù)和每行字數(shù)來決定。而每面行數(shù)又受行距的影響。
印刷標準術語中將字行與字行之間的空白稱為行間,行中心線與行中心線的距離稱為行距。但方正、華光排版系統(tǒng)中將標準術語中的行間稱為行距。
書刊的行間一般空對開(1/2),也有5/8、3/4幾種空法。表2.1列出了不同字號、不同行間、不同開本的版面字數(shù)及版心尺寸。
注:如加書眉,每頁行數(shù)應減少一行。字數(shù)、行數(shù)以漢字五號計算。
5.常用排版術語(1)封面(又稱封一、前封面、封皮、書面) 封面印有書名、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稱。封面起著美化書刊和保護書芯的作用。
(2)封里(又稱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頁。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來印目錄,或有關的圖片。
(3)封底里(又稱封三)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頁。封底里一般為空白頁,但期刊中常用它來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圖片。
(4)封底(又稱封四、底封)圖書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統(tǒng)一書號和定價,期刊在封底印版權頁,或用來印目錄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圖片。(5) 書脊(又稱封脊) 書脊是指聯(lián)接封面和封底的書脊部。
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卷、集、冊)、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6)書冠 書冠是指封面上方印書名文字的部分。
(7)書腳 。
(1)封面(又稱封一、前封面、封皮、書面) 封面印有書名、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稱。封面起著美化書刊和保護書芯的作用。
(2)封里(又稱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頁。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來印目錄,或有關的圖片。
(3)封底里(又稱封三)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頁。封底里一般為空白頁,但期刊中常用它來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圖片。
(4)封底(又稱封四、底封)圖書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統(tǒng)一書號和定價,期刊在封底印版權頁,或用來印目錄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圖片。
(5) 書脊(又稱封脊) 書脊是指聯(lián)接封面和封底的書脊部。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卷、集、冊)、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
(6)書冠 書冠是指封面上方印書名文字的部分。
(7)書腳 書腳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單位名稱的部分。
(8)扉頁(又稱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頁是指在書籍封面或襯頁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頁。扉頁上一般印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頁也起裝飾作用,增加書籍的美觀。
(9)插頁 插頁是指凡版面超過開本范圍的、單獨印刷插裝在書刊內(nèi)、印有圖或表的單頁。有時也指版面不超過開本,紙張與開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文的紙張或顏色印刷的書頁。
(10)篇章頁(又稱中扉頁或隔頁) 篇章頁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編或章名稱的一面單頁。篇章頁只能利用單碼、雙碼留空白。篇章頁插在雙碼之后,一般作暗碼計算或不計頁碼。篇章頁有時用帶色的紙印刷來顯示區(qū)別。
(11)目錄 目錄是書刊中章、節(jié)標題的記錄,起到主題索引的作用,便于讀者查找。目錄一般放在書刊正文之前(期刊中因印張所限,常將目錄放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
(12)版權頁 版權頁是指版本的記錄頁。
關于印刷版面的若干基礎知識版面是新聞出版信息表達的基本形式,是新聞出版的形象與思想,是新聞出版物的語言。
而應用版面的構成要素采用先進排版工具,藝術化創(chuàng)意地進行版面配置是使新聞出版物濃縮文化、滲透藝術、符合時代的根本。因此在充分理解版面設計與構成基礎上,正確地應用排版軟件與工具,是高效、藝術、規(guī)范地生產(chǎn)各種新聞出版物的關鍵。
因此只有正確理解與掌握版面的構成和排版規(guī)則,才能有效使用排版軟件的各種工具,排出符合標準與規(guī)范的版面。版面的構成一.版面與排版基礎知識版面與排版基礎知識主要包括版面構成要素、排版技術術語、校對符號的作用及各種版式處理等。這些知識是激光照排工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名合格的工藝設計人員和操作員只有掌握“排版語言”和一些排版工藝知識,才能達到高效率和高質(zhì)量。
書籍排版設計技巧: 1、留白 進行排版設計不一定非要排布得滿滿當當?shù)?,留一些空白,才不會顯得擁擠。
2、字體 首先是注意字體的選擇,其次是注意字體不要過多。對于雜志排版設計,一定要注意英文字體與中文字體的搭配。
中英文字體一定要高調(diào)保持一致的風格,粗宋體的英文與中等線的中文是無法組合。面中的字體最好少于三種,大小起碼要三種,背景顏色最好少于三種。
3、分欄 文字部分多的??梢韵确謾凇?/p>
分欄會讓人很輕松的看完整篇文字。其次,注意字號、行距、字間要保持一樣,但不要做的過于擁擠。
就算刪減文字也要如此。 4、版式 版面設計中要有隱形矩形框、隱形對齊線條。
5、排版 排版設計中的統(tǒng)一、均衡、韻律。 6、色塊 版面設計中的色塊運用,往往選取圖形中的顏色。
7、閱讀習慣 注意人們看圖習慣于從上至下,從走至右。 8、圖片布局 當圖片多了就把他們格起來。
圖片要保持原有的形狀,切記不可把有靜物的圖片隨意拉伸縮放,除非你是在做抽象的東西。否則物體變形了會非常的難看。
擴展資料:書籍封面設計要素 : 圖書的封面設計主要考慮到的有三要素:書名、作者名、出版社。 一般來說,書名的位置居于封面的正中偏上,字體最大。
如果有副書名,那么必須緊跟著主書名,字體一般來說比主書名小1~2號。 如果書名為豎排,裝訂方向為從左至右的話,則通常將書名排至左側上方,緊貼書脊位置。
裝訂方向從左至右,則反之。 作者名一般較小,書名橫排的圖書,作者名應置于書名的右下方或者書名的下方正中。
作者名的字號應小于主書名和副書名。 出版社名稱之前,通常有社標。
出版社名稱位于圖書正中最下方,距離封面最下方的成品線0.5cm以上。出版社名稱的字號,通常由出版社規(guī)定,若無具體規(guī)定,則根據(jù)圖書開本尺寸進行合理調(diào)整。
書籍的排版設計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流程:
1.標準版面創(chuàng)建:頁面頁數(shù)設置、邊空版心設置、頁碼類型設置、字體設置
2.頁眉設置、腳注形式
3.插圖、插表的排版形式。
4.各級標題的字號、占行及排版形式比如:(居中、前空、回行等形式)。
5.正文的字體和字號。
6.正文以外附件部分的排版形式(附表、附圖、參考文獻等)。
擴展資料:
書籍排版以頁為單位。每一版面由大小不同的文字、圖表等按照統(tǒng)一的技術規(guī)范組成。在同一書刊中,不論其格式和內(nèi)容如何,正文必須統(tǒng)一字號、行長、行距等,保持版心的基本一致。主要處理好標題、頁碼、正文、注文和圖表相互之間的關系,使組成的版面主次分明、協(xié)調(diào)、美觀、易讀性好。
科技類書籍和大專院校教材多采用16開本,這類圖書中常有較多的公式、圖表等內(nèi)容,版面小了不易排版,另外頁數(shù)也較多,因而16開幅面較為適宜。
雜志期刊的版面內(nèi)容要比圖書多,版面格式與編排上多采用分欄(雙欄至四欄),字號可以靈活些,版心與圖書比較可排得大些。
為方便印刷和機器裝訂配頁,頁數(shù)大多為32、48、64等能被16整除的數(shù)字,采用簡單的“騎馬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書籍排版
WPS2007是一款專門用于書籍排版的軟件,其以強大的功能而著稱于世。
它提供強大的排版工具,可以快速而直接的進行各種頁面的設計。 常用的書籍裝訂方法有6種: (1)騎馬訂。
書頁僅僅依靠2個鐵絲釘聯(lián)結,因鐵絲易生銹,所以牢度較差。適合訂6個印張以下的書刊。
(2)平訂。因鐵絲易銹蝕以致書頁松散,現(xiàn)已少用。
再者,平訂須占用一定寬度的訂口,使書頁只能呈“不完全打開”形態(tài),書冊太厚則不容易翻閱,一般適用于400頁以下的書刊。 (3)鎖線訂。
又叫串線訂,書芯雖然比較牢固,但由于書背上訂線較多,導致平整度較差。 (4)無線膠黏訂。
也叫膠背訂、膠黏裝訂。由于其平整度很好,目前,大量書刊都采用這種裝訂方式。
但由于熱熔膠質(zhì)量沒有相應的行業(yè)標準或國家標準,使用方法還不規(guī)范,故膠黏訂書籍的質(zhì)量尚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5)鎖線膠背訂。
又叫鎖線膠黏訂,裝訂時將各個書帖先鎖線再上膠,上膠時不再銑背。這種裝訂方法裝出的書結實且平整,目前使用這種方法的書籍也比較多。
(6)塑料線燙訂。這是一種比較先進的裝訂方法,其特點是書芯中的書帖經(jīng)過2次黏結,第一次黏結的作用是將塑料線訂腳與書帖紙張黏合,使書帖中的書頁得以固定;第二次黏結是通過無線膠黏訂將塑料線燙訂的書芯黏結成書芯,這種辦法訂成的書芯非常牢固,并且由于不用銑背打毛,減少了膠質(zhì)不良對裝訂質(zhì)量的影響。
塑料線燙訂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由德國(前東德)引入我國,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在內(nèi)地推廣應用。但在世界其他國家,這種裝訂技術應用較多。
書籍排版以頁為單位。每一版面由大小不同的文字、圖表等按照統(tǒng)一的技術規(guī)范組成。在同一書刊中,不論其格式和內(nèi)容如何,正文必須統(tǒng)一字號、行長、行距等,保持版心的基本一致。書籍排版最主要的應該注意處理好標題、頁碼、正文、注文和圖表相互之間的關系,使組成的版面主次分明、協(xié)調(diào)、美觀、易讀性好。具體如下:
書籍的排版尤其是系統(tǒng)表,是排版技術中一項比較復雜的工作。 操作時必須有熟練的技 巧,才能使排出的書籍美觀、醒目。
書籍的分類及組成,書籍簡稱為表。它是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的一種有效表達形式。書籍的種類很多,從不同角度 可有多種分類法。 按其排版方式劃分,書籍可分為書刊書籍和零件書籍兩大類。書刊書籍如數(shù)據(jù)表、統(tǒng)計 表以及流程表等,零件書籍如考勤表、工資表、體驗表、發(fā)票以及合同單等。 按其結構形式劃分,書籍可分為橫直線表、無線表以及套線表三大類。
用線作為欄線和 行線而排成的書籍稱為橫直線表,也稱卡線表;不用線而以空間隔開的書籍稱為無線表;把 書籍分排在不同版面上, 然后通過套印而印成的書籍稱為套線表。 在書刊中應用最為廣泛的 是橫直線表。 普通書籍一般可分為表題、表頭、表身和表注四個部分,各部分名稱。
其中表題由表序與題文組成,一般采用與正文同字號小一字號的黑體字排。表頭由各欄頭組成,表頭文字用比正文小 1-2 個字號排。表身是書籍的內(nèi)容與主體,由若干行、欄組成,欄 的內(nèi)容有項目欄、數(shù)據(jù)欄及備注欄等,各欄中的文字要求比正文小 1-2 個字排版。
書籍的組成眾所周知,一本書通常由封面、扉頁、版權頁(包括內(nèi)容提要及版權)、前言、目錄、正文、后記、參考文獻、附錄等部分構成。
扉頁又稱內(nèi)封、里封,內(nèi)容與封面基本相同,常加上叢書名、副書名、全部著譯者姓名、出版年份和地點等。扉頁一般沒有圖案,一般與正文一起排印。
版權頁又叫版本記錄頁和版本說明頁,是一本書刊誕生以來歷史的介紹,供讀者了解這本書的出版情況,附印在扉頁背面的下部、全書最末頁的下部或封四的右下部(指橫開本),它的上部多數(shù)印內(nèi)容提要。版權頁上印有書名、作者、出版者、印刷廠、發(fā)行者,還有開本、版次、印次、印張、印數(shù)、字數(shù)、日期、定期、書號等。
其中印張是印刷廠用來計算一本書排版、印刷、紙張的基本單位,一般將一張全張紙印刷一面叫一個印張,一張對開張雙面也稱一個印張。字數(shù)是以每個版面為計算單位的,每個版面字數(shù)等于每個版面每行的字數(shù)乘以行數(shù),全書字數(shù)等于每個版面字數(shù)乘以頁碼數(shù),在版面上圖、表、公式、空行都以滿版計算,因此“字數(shù)”并不是指全書的實際行字數(shù)。
2. 版面構成要素版面指在書刊、報紙的一面中圖文部分和空白部分的總和,即包括版心和版心周圍的空白部分書刊一頁紙的幅面。通過版面可以看到版式的全部設計,版面構成要素如圖2.1所示。
版心 位于版面中央、排有正文文字的部分。書眉 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號統(tǒng)稱為書眉。
它包括頁碼、文字和書眉線。一般用于檢索篇章。
頁碼 書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頁碼,一般頁碼排于書籍切口一側。印刷行業(yè)中將一個頁碼稱為一面,正反面兩個頁碼稱為一頁。
注文 又稱注釋、注解,對正文內(nèi)容或對某一字詞所作的解釋和補充說明。排在字行中的稱夾注,排在每面下端的稱腳注或面后注、頁后注,排在每篇文章之后的稱篇后注,排在全書后面的稱書后注。
在正文中標識注文的號碼稱注碼。 3. 開本版面的大小稱為開本,開本以全張紙為計算單位,每全張紙裁切和折疊多少小張就稱多少開本。
我國習慣上對開本的命名是以幾何級數(shù)來命名的, 國內(nèi)生產(chǎn)的紙張常見大小主要有以下幾種:787*1092毫米平板原紙尺寸是我國當前文化用紙的主要尺寸,國內(nèi)現(xiàn)有的造紙、印刷機械絕大部分都是生產(chǎn)和適用此種尺寸的紙張。目前,東南亞各國還使用這種尺寸的紙張,其他地區(qū)已很少采用了。
850*1168毫米的尺寸是在787*1092毫米25開的基礎上為適應較大開本需要生產(chǎn)的,這種尺寸的紙張主要用于較大開本的需要,所謂大32開的書籍就是用的這種紙張。880*1230毫米的紙張比其他同樣開本的尺寸要大,因此印刷時紙的利用率較高,型式也比較美觀大方,是國際上通用的一種規(guī)格。
4.版心書刊版心大小是由書籍的開本決定的,版心過小容字量減少,版心過大有損于版式的美觀。一般字與字間的空距要小于行與行間空距;行與行間的空距要小于段與段間的空距;段與段間的空距要小于四周空白。
版心的寬度和高度的具體尺寸,要根據(jù)正文用字的大小、每面行數(shù)和每行字數(shù)來決定。而每面行數(shù)又受行距的影響。
印刷標準術語中將字行與字行之間的空白稱為行間,行中心線與行中心線的距離稱為行距。但方正、華光排版系統(tǒng)中將標準術語中的行間稱為行距。
書刊的行間一般空對開(1/2),也有5/8、3/4幾種空法。表2.1列出了不同字號、不同行間、不同開本的版面字數(shù)及版心尺寸。
注:如加書眉,每頁行數(shù)應減少一行。字數(shù)、行數(shù)以漢字五號計算。
常用排版術語(1)封面(又稱封一、前封面、封皮、書面) 封面印有書名、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稱。封面起著美化書刊和保護書芯的作用。
(2)封里(又稱封二) 是指封面的背頁。封里一般是空白的,但在期刊中常用它來印目錄,或有關的圖片。
(3)封底里(又稱封三) 是指封底的里面一頁。封底里一般為空白頁,但期刊中常用它來印正文或其他正文以外的文字、圖片。
(4)封底(又稱封四、底封)圖書在封底的右下方印統(tǒng)一書號和定價,期刊在封底印版權頁,或用來印目錄及其他非正文部分的文字、圖片。 (5) 書脊(又稱封脊) 書脊是指聯(lián)接封面和封底的書脊部。
書脊上一般印有書名、冊次(卷、集、冊)、作者、譯者姓名和出版社名,以便于查找。 (6)書冠 書冠是指封面上方印書名文字的部分。
(7)書腳 書腳是指封面下方印出版單位名稱的部分。 (8)扉頁(又稱里封面或副封面) 扉頁是指在書籍封面或襯頁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頁。
扉頁上一般印有書名、作者或譯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的年月等。扉頁也起裝飾作用,增加書籍的美觀。
(9)插頁 插頁是指凡版面超過開本范圍的、單獨印刷插裝在書刊內(nèi)、印有圖或表的單頁。有時也指版面不超過開本,紙張與開本尺寸相同,但用不同于正文的紙張或顏色印刷的書頁。
(10)篇章頁(又稱中扉頁或隔頁) 篇章頁是指在正文各篇、章起始前排的,印有篇、編或章名稱的一面單頁。篇章頁只能利用單碼、雙碼留空白。
篇章頁插在雙碼之后,一般作暗碼計算或不計頁碼。篇章頁有時用帶色的紙印刷來顯示區(qū)別。
(11)目錄 目錄是書刊中章、節(jié)標題的記錄,起到主題索引的作用,便于讀者查找。目錄一般放在。
1、封皮尺寸,一定要考慮加上書脊厚度
2、封面、封底內(nèi)容,一定要檢查,是否壓到書脊上,是否居中、靠邊這些問題
3、內(nèi)文,考慮是否壓到中縫,防止裝訂后,被壓到
4、所有內(nèi)容,都要考慮出血,防止被誤裁或者裁切后有白邊的情況
5、色彩模式,盡量用cmyk
6、根據(jù)裝訂方式,也要考慮對應的特殊注意情況
當然了,具體設計的時候,根據(jù)實際操作過程中,也要考慮一些問題,如果不是很專業(yè),可以用時代定制試試,很多問題可以不用考慮。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