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樂理知識 (一):音 1:音的產生: 音是一種物理現象。
物體振動時產生音波,通過空氣傳到人們的耳膜,經過大腦的反射被感知為聲音。人所能聽到的聲音在每秒振動數為16-2000次左右,在自然界中,我們人的聽覺能感受到的音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為音樂的材料。
使用到音樂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動27-4100次的范圍內。也就是說在音樂中所說的音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挑選出來,能夠表現人們生活或思想感情的,并組成一個固定的體系,用來表達音樂思想和塑造音樂形象。
2:音的主要性質: 音的高低 音的強弱 音的長短 音色 (1)音有高低、強弱、長短、音色四種主要性質,在音樂表現中非常重要,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長短最為重要。不知道您是否有這樣的體會:對于一首歌,不管您人聲演唱還是樂器演奏,唱的聲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時用什么調,音的強弱及音色有了變化,但這支歌的旋律依舊。
可是,如果這首歌的音高或音的長短有改變的話,則音樂的感受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可見,對一段旋律來說,音高和音長短的重要性。
(2)音的高低決定于物體在一定時間的振動次數(頻率)。振動次數越多,音越高;振動次數越少,音越低。
音的強弱決定于振幅(音 的振動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音越強;振幅越小,音越弱。
音的長短決定于音的延續(xù)時間的不同。音的延續(xù)時間越長,音越長;音的延續(xù)時間越短,音越短。
而音色由發(fā)音體的性質、形狀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種因素決定。 (3)什么是音色? 音色指音的感覺特性。
是音樂中極為吸引人、能直接觸動感官的重要表現手段。發(fā)音體的振動是由多種諧音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了特定的音色。
人們區(qū)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為人聲音色和器樂音色。人聲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樂音色中主要分弦樂器和管樂器,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3:音的分類 樂音 噪音 根據音振動狀態(tài)的規(guī)則與不規(guī)則,音被分為樂音與噪音兩類。 音樂中使用的主要是樂音,但噪音在是音樂表現中必不可少。
如架子鼓發(fā)出的聲響就是一種噪音,不過,這種噪音有一定的規(guī)律。 (二):音 階 五聲音階 七聲音階 1:音階的定義 音階(Scale)指調式中的各音,從以某個音高為起點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次序將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這樣的音列稱為音階,世界各地有許多不同的音階,隨著音樂水平的進步,音樂非常完整的理論與系統(tǒng),目前世界上幾乎都是用西洋的十二平均律來作為學習音樂的基礎,因此我們今天所說的音階,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階(大調)與小音階(小調)為主。
2:音階的分類 根據調式所包含的音的數量可分為:"五聲音階"、"七聲音階"等。音階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多用于民族音樂的調式如:do、re、mi、sol、la、(do)。 (三):樂音體系 1:樂音體系的定義 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總和,叫做樂音體系。
2:樂音體系的分類 (1)音列: 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來,叫做音列。 (2)音級: 樂音體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級。
音級有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兩種。樂音體系中,七個具有獨立名稱的音級叫做基本音級。
基本音級的名稱是用字母和唱名兩種方式來標記的。兩個相鄰的具有同樣名稱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而得來的音,叫做變化音級。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用"升"或" "來標明;降低半音用"降" 或" "來表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x"來標明;降低全音用"重降" 或" "來標明;還原用" "表示。
3:音域與音區(qū): 音域可分為總的音域和個別音域、人聲和樂器音域。 音域中的一部分是音區(qū),音區(qū)可分為高音區(qū)、中音區(qū)和低音區(qū)三種。
人聲的音區(qū)劃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例如男低音的高音區(qū)卻是女低音的低音區(qū)。但各音區(qū)具有自己的特性音色,這體現在音樂的表現中,一般來說:高音區(qū)清脆、尖銳;而低音區(qū)則低沉、渾厚。
(四): 調 式 穩(wěn)定音 不穩(wěn)定音 在音樂中,要表現音樂思想、塑造音樂形象僅僅依靠一個孤立的音、和弦或多個彼此毫無關系的音,是難以實現的。 1.調式的定義 在音樂中,按照一定的關系連結在一起的許多音(一般不超過七個),組成一個體系,并以一個音為中心(主音),這個體系就叫做調式。
2:調式中音的分類 在調式體系中,起著支柱作用并給人以穩(wěn)定感的音,叫做穩(wěn)定音。給人以不穩(wěn)定感的音叫做不穩(wěn)定音。
不穩(wěn)定音有進行到穩(wěn)定音的特性,這種特性就叫做傾向。 不穩(wěn)定根據其傾向進行到穩(wěn)定音,這叫做解決。
音的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是相對的。我們常見的某一個音(或和弦)在某一調式體系中是穩(wěn)定的,但在另一調式體系中可能變得不穩(wěn)定,即便在同一調式體系中,因為和聲處理的不同,某些穩(wěn)定音也可能暫時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
3:調式的分類 調式分為大調式和小調式。由七個音組成的調式叫大調式,其中穩(wěn)定音合起來成為一個大三和弦。
小調式也是由七個音組成的,其中穩(wěn)定音合起來成為一個小三和弦。大調式的主音和其。
《音樂等級考試—音樂基礎知識》中央音樂學院音基考試教材改版升級啦,各位教師、家長們還在揣測新教材的知識內容有哪些變化?學習起來是更加困難還是簡單?今天小編就《樂理 視唱練耳分冊》來為大家分析一下新舊教材的差異。
內容變化:
與舊教材想比,新教材初級、中級的樂理、視唱練耳分冊教程從一本變成兩本上、下分冊,在知識點方面,并沒有太大的變更,依舊是從五線譜識譜(高音譜表及低音譜表上的唱名)
音符時值及基本節(jié)奏型(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大附點節(jié)奏、小附點節(jié)奏和三連音節(jié)奏及各休止符)、節(jié)奏節(jié)拍(4/4拍、3/4拍、2/4拍、新添加了6/8拍)、音符符號(包含演奏記號、速度記號、強弱記號、變音記號、反復記號等)、音程(二度、三度、五度及八度)、視唱譜例這些知識方面入手。
既然知識點沒有太大的變動,教材是如何從一本書變?yōu)閮杀镜哪兀?/p>
因為新教材中,添加了大量的中外著名古典音樂、兒童歌曲、電影音樂譜例及音響,將知識點融入樂譜,有效的與實踐內容相結合,很多孩子在學習音樂基礎知識的時候,很難將所學的內容與音樂本身相結合,無論是學習鋼琴、小提琴或任何樂器,在讀譜的時候,除了樂譜上的小蝌蚪,很難注意速度標記、強弱標記、演奏標記等其他的部分,那么在演奏音樂的時候,就很難將音樂性表達出來,僅僅是彈奏音符而已。這也是學習音樂基礎知識的重要目的之一,如何做好一個小演奏者,而非彈琴匠。這些好的讀譜習慣和演奏習慣,就是需要從小、從一點一滴的學習中培養(yǎng)出來的。
在新教材中,所有的知識點都融入樂譜本身,基礎知識始終不脫離樂譜,理論服務于實踐,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們音樂學習的全面性。
教學性更強:
在舊教材后半部分是教師手冊,對每一課的教學方法和目標進行了簡要的提示,而在新教材中,每一課的后,添加了大量的教學提示篇幅,對每一課教學內容甚至每一個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為教師如何引導孩子更好、更深入理解知識內容提供了詳盡的方法論。
減弱了孩子的學習難度:
這本教材適用于4歲以上孩子學習,而眾所周知,學齡前兒童無論從理解能力、識字數量等各方面因素與學齡后兒童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新教材在對教師教學指示增加了大量的篇幅的同時,減少了文字的數量,增加了譜例,更多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的理解音樂基礎知識本身,而不用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歷去理解文字的含義,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減少了音樂理論知識的枯燥抽象性,也增加了更多學習的趣味性。
以上內容出自音樂幫:音基材料“舊換新”搶先看
基本樂科教程 這個書真的很好 我就在用 是黃皮的 內容很全 本書是為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編寫的教材,它是把基礎理論知識(樂理)和基本技能訓練(視唱練耳)結合起來講授的一門音樂基礎課程。
同時它還可作為藝術院伍業(yè)余班、教育、進修院校、中師、幼師、文化館的教材,以及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愛好者的自學參考書。 本書是《基本樂科教程》的一個分卷,在編寫上和另兩個分卷:《練耳卷》、《視唱卷》是密切配合的。
本書內容除包括記譜方法、基本知識(音長、音高、拍子、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程、大小調式、民族調式、和弦、調性變換、裝飾音、曲調、織體等)兩部分外,還在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上增編了一些新的章節(jié)。如為培養(yǎng)節(jié)奏感的“力度級”和提高音高感的“音色”(如自然色彩、藝術色彩、色度差等),。
基本樂科教程 這個書真的很好 我就在用 是黃皮的 內容很全 本書是為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編寫的教材,它是把基礎理論知識(樂理)和基本技能訓練(視唱練耳)結合起來講授的一門音樂基礎課程。同時它還可作為藝術院伍業(yè)余班、教育、進修院校、中師、幼師、文化館的教材,以及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愛好者的自學參考書。
本書是《基本樂科教程》的一個分卷,在編寫上和另兩個分卷:《練耳卷》、《視唱卷》是密切配合的。本書內容除包括記譜方法、基本知識(音長、音高、拍子、節(jié)奏、速度、力度、音程、大小調式、民族調式、和弦、調性變換、裝飾音、曲調、織體等)兩部分外,還在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上增編了一些新的章節(jié)。
如為培養(yǎng)節(jié)奏感的“力度級”和提高音高感的“音色”(如自然色彩、藝術色彩、色度差等),以及為分析民族調式的“調式音動律”等,本書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在音樂要素原理闡述中,提供了較多的音樂作品實例,避免了單純學理論的枯燥性,提高了學習興趣,鞏固了基礎知識。這一方面是為了視唱練耳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學生打好理論基礎,為日后學習其它課程掃清障礙、減少困難。
媒體推薦序 《基本樂科》是把基礎理論知識(樂理)和基本技能訓練(視唱練耳)結合起來講授的一門音樂基礎課程。對每一個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都是極其重要的。
但是有些學生,因為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很明確,以為這門課程,僅僅是學習識譜、記譜而已。這是把教學手段當作教學目的的誤解。
建國后,我國一直沒有出版過集樂理、視唱、練耳為一體的適合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使用的基本樂科教材。1992年,在濟南召開的第五屆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期間成立的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師范基本樂科教育分會,應廣大教師的要求,組成了教學用書編纂委員會,著手編寫了包括樂理、視唱、練耳(音樂聽覺訓練)三個分卷的《基本樂科教程》. 這部教材系列,首先體現了基本樂科教學目的的新觀念:一、提高音樂素質。
二、發(fā)展音樂記憶。三、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意識。
這三個方面,我很贊同。一、提高音樂素質不是單純技術訓練,應該在訓練音樂感知力的同時,培養(yǎng)音樂鑒賞力,使之提高理解音樂作品的能力。
這是主要的。二、發(fā)展音樂記憶力對于每一個音樂工作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沒有良好的音樂記憶力無論搞什么專業(yè)(奏樂、唱歌、撰文、譜曲)都是寸步難行的。傳說中莫扎特和我國唐代歌女羅黑等有驚人的記憶力,雖然有其天賦的因素,但是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早已在大腦里儲存了大量的音樂信息是分不開的。
據科學家測定,人腦可以儲藏4600萬個信息。一般的人,還有百分之九十的潛力沒有發(fā)揮出來。
所以,我們在音樂基礎課中,幫助學生發(fā)展記憶力,是非常必的;多年的經驗也表明是完全可能的。三、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意識,首先要求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習慣.不僅課下必須堅持獨自完成作業(yè),而且在課堂上要善于總結老師所講內容,能抓住重點,提出疑點。
本教程中,設計了視唱練習的理論分析題和要求帶有即興創(chuàng)作性質地進行基本技能訓練。這些辦法對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開拓型人才是大有好處的。
參加編寫《基本樂科教程》的二十幾位成員,都是在第一線教學多年、潛心鉆研、卓有效、勇于改革、敢于創(chuàng)新的、經驗豐富的老師。特別是主編孫從音教授,從1946年在上海中華音樂院任職起,對本門學科進行了近五十年的教學、科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基本樂科教程》是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揮集體智慧,首先總結我國教學經驗,同時參考國外新的教材和先進教法,汲取我國民族音樂理論科研成果,并突出師范性,從實際出發(fā),面向基礎。對在我國爭論了幾十年的唱名法,本教程明確提出以首調唱名法為主,兼學固定唱名法的建議。
這是符合我國師范院校實際的.本教程中所提出的如何掌握這兩種唱名法的具體教學方法,對初學者也是很有幫助的。 《基本樂科教程》的三個分卷,在教學上以練耳(音樂聽覺訓練)為主線。
視唱和樂理的講授,要圍繞著聽覺訓練中的八個音樂要素,讓學生在八個反復循環(huán)的螺旋式上升中進行學習。這種教材、教法,在國外已被充分肯定,廣泛使用。
因為它符合人腦在學習時要求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反復鞏固、不斷提高的客觀規(guī)律。 《基。
這里是初識五線譜,最基礎的東西。
等你記熟了,學習了調式,調性,你就能區(qū)分大小調,和是什么調了。
簡單說下
調性(Tonality)簡單的講就是24個大小調。然而這是如何產生的呢?首先我們應該對音階要有所認識?;旧衔餮笠魳肥且云呗曇綦A為基礎,大家從五線譜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著線與間的順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七個不同的音名。然而之前曾提到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個不同的音,那是因為以上七個音,其音與音之間的音程距離并非都是半音。以C大調為例,C,D,E,F,G,A,B,C*的排列除E,F與B,C*之間是半音音程外,其馀各音之間的音程都是全音。
大家要知道古典音樂從巴洛克時期一直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創(chuàng)作是以調性音樂為主?,F代音樂中雖然有非調性(atonal)音樂的產生,但基本上大家還是習慣接受調性音樂。而流行音樂更是仍無法跳脫調性音樂的規(guī)范。為什么會這樣呢?舉例來說,一個人從家中出去,不論去多遠的地方、或是要離開多久,最后總應該再回到家里。調性音樂中每個調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樂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弦開始,結束時又將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種模式最重要的意義在于使音樂進行具有強烈的方向感。
這種方向感的來源就在于音階的排列上。我們稱二音符間的距離為音程,如果一個音階里各音符間的音程相同,也就可以說它們之間的距離是一樣,沒有親疏之分。如此便缺乏一種趨勢,自然也沒有進行的方向可言。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大小調中那二組半音音程位置的重要性。以下將音階中各音名稱順序列出:主音(tonic)、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屬音(subdominant)、屬音(dominant)、下中音(submediant)、導??leading tone)、八度音(octave)。
由此可知十二個音各自能成為一個調的主音,如此將得到十二個大調與十二個小調,總共便是所稱的二十四個大小調。
這里是調式。
主要考試內容為:唱、練耳、樂理。
一級范圍如下:
筆試部分
一、聽辨大、小調音階
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a自然小調、a和聲小調
二、聽辨、聽寫音級
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第I級至第VII級
a自然小調:第I級至第VII級
三、聽辨、聽寫音程
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中的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純五度和純八度音程
四、聽辨、聽寫和弦
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中的各級原位大、小三和弦
五、聽辨節(jié)拍
測試范圍:2/4拍、3/4
節(jié)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
附點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
口試部分
一、模唱單音
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及其關系小調(a自然小調)
二、構唱音階
測試范圍:C自然大調、a自然小調、a和聲小調
三、模唱音階
免測試
四、模唱音程
測試范圍:與本級筆試部分聽辨、聽寫音程范圍相同
五、模唱和弦
測試范圍:與本級筆試部分聽辨、聽寫和弦的范圍相同
六、模讀節(jié)奏
測試范圍:與本級筆試部分聽寫節(jié)奏的內容相同
七、視唱
測試范圍:
譜表:高音譜表
音域:從中央C開始,上行一個八度內
調性:C自然大調、a自然小調
拍子:2/4、3/4
節(jié)奏: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及四分休目符
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純五、純八度
小學音樂樂理知識匯總
一年級:
1、要掌握好歌曲節(jié)奏,認識五線譜或簡譜音階,要學會說唱音高,糾正走調。
2、能讀出四分、和八分節(jié)奏的不同。
3、能感覺出兩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
4、能聽辯出音的長短。
二年級:
1、要學會手勢音階,唱準,能夠聽唱歌曲,認識簡單音符。
2、認識弱起小節(jié)。
3、認識附點
4、認識反復記號,知道其作用。
5、認識字母譜,用唱名唱出旋律。
6、認識重音記號。
三年級:
1、會識譜唱歌。
2、掌握個別音符時值。
3、認識升降記號,掌握其作用。
4、鞏固弱起小節(jié)的唱法。
5、復習附點的知識,將附點音符唱準。
6、認識五線譜中的八分休止符。
四年級:
1、要進入二聲部訓練,能夠識唱整首歌曲樂譜,能夠聽出敲擊的節(jié)奏,并記錄??勺约簞?chuàng)編節(jié)奏。
2、認識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頓音記號、連線、升級號、強弱記號。
3、掌握二、三、四拍子的指揮簡單手勢。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并能簡述音樂含義。
5、了解簡單的音樂創(chuàng)編知識,間奏、樂器等。
五年級:
1、熟練掌握歌曲中的特殊節(jié)奏(六拍子拍號)。
2、唱準裝飾音和帶記號的音。
3、欣賞的音樂能夠有一定自己的見解。
4、唱好二聲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六年級:
1、能夠很快識譜唱歌,并且可以進入三聲部練習,可以很準確的演唱本學期要求掌握的戲曲片段。
2、欣賞曲目可以更加廣泛,培養(yǎng)學生深層次欣賞能力。
3、掌握二、三、四拍子的指揮簡單手勢。
4、節(jié)奏摸進主要訓練節(jié)奏與節(jié)拍的同時進行。
5、認識了解西洋樂器和民族樂器。
1.樂音體系 音樂:通過生動的藝術的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
它可以讓我們快樂,也可以讓我們憂傷。它滿足人們審美的需求,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它是世界上人們共同的語言。* l# z4 Z$ c; y( z" j2 i9 s+ I9 H 音樂語言的要素:包括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音區(qū)、音色、和聲、調式、調性等。
旋律是指長短、高低、強弱不同的一連串樂音有組織地進行。它是音樂的基礎和靈魂。
節(jié)奏是指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 節(jié)拍是指時值相等的強拍和弱拍有規(guī)律地交替出現。
速度是指音樂進行中的快與慢。 力度是指音樂進行中的強和弱。
音區(qū)是指人聲或樂曲在某個作品中的音域范圍。通常分為高音區(qū)、中音區(qū)和低音區(qū)。
音色是指不同人聲或樂器在音響上的特色。 和聲現代是指音的同時結合及其連續(xù)進行。
調式是指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系組成一個體系,并以其中的某個音為中心(主音),該體系即稱為調式。 調性是指調式所具有的特性。
樂音:振動規(guī)則,聽起來高低明顯的音。 噪音:振動不規(guī)則,聽起來高低不明顯的音。
樂音體系:音樂中使用樂音的總和。 音級:樂音體系中各個音叫音級。
它包括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 半音:在鋼琴鍵盤上,任何相鄰兩個鍵的音高關系為半音。
全音:在鋼琴鍵盤上,任何隔開一個琴鍵的兩個鍵音高關系為全音。 音名:音的名稱。
用C、D、E、F、G、A、B表示。 唱名:唱譜時使用的名稱。
用do、re、mi、fa、sol、la、si來唱。 音組:七個基本音級循環(huán)重復,產生了許多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于是可以分成若干個組,這些組稱為音組。
音律:音樂體系中各音的絕對高度。目前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音律是十二平均律,另外還有純律和五度相生律。
十二平均律: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 基音和泛音:琴弦振動發(fā)音時,不僅全弦振動,它的二段、三段、四段……也在振動發(fā)音。
全弦振動產生的音,即聽得最清楚的音叫基音;其它各段振動產生的音,不易聽清楚,叫泛音。 音域:指樂音體系、人聲、樂器或某首作品的音 高范圍。
2.節(jié)奏與節(jié)拍 節(jié)奏:組織起來的長短關系叫節(jié)奏。 節(jié)奏型:音樂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節(jié)奏。
節(jié)拍:時值相等的強拍和弱拍有規(guī)律的交替出現。 拍子:表示節(jié)拍的單位叫“拍”,將“拍”按照一定強弱規(guī)律組織起來叫做“拍子”。
小節(jié):計算樂名、樂段和整首樂曲長度的單位。(拍是組成小節(jié)的基本單位)。
小節(jié)線:樂譜中強拍之前垂直于五線譜的線稱“小節(jié)線”。 段落線:樂曲分段時用“?。 ?。
結束線:樂曲結束時用“!”。 拍號:表示拍子的記號。
拍子的種類:1、單拍子:每小節(jié)有兩拍或三拍的拍子。 2、復拍子: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型單拍子的組合。
3、混合拍子: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單拍子的組合。 4、變拍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拍子交替出現。
弱起:樂曲不在強拍開始叫弱起。 切分音:一個音從拍子的弱部分開始,持續(xù)到后面較強部分,這個音就叫“切分音”。
節(jié)奏的特殊劃分:1、三連音:將基本拍子均等的分成三部分。 2、五(六、七、九)連音:將基本拍子均等的分成五(六、七、九)部分。
3.音程 音程:兩個音之間的高低關系叫音程。 旋律音程:兩個音先后奏響叫旋律音程。
和聲音程:兩個音同時奏響叫和聲音程。 冠音、根音:音程中,高的音稱冠音;低的音稱根音。
音程的度數:音程在五線譜上所包含線與間的數目叫度數。 音程的音數:音程中所包含全音和半音的數目叫音數。)
自然音程:純音程(純一度、純四度、純五度、純八度)、大音程(大二度、大三度、大六度、大七度)、小音程(小二度、小三度、小六度、小七度)、增四度、減五度叫做“自然音程”。 純一度:音數為0的一度。
小二度:音數為1/2的二度。 大二度:音數為1的二度。
小三度:音數為1 1/2的二度。 大三度:音數為2的三度。
純四度:音數為2 1/2的四度。 增四度:音數為3的四度。
純五度:音數為3 1/2的五度。 減五度:音數為3的五度。
大六度:音數為4 1/2的六度。 小六度:音數為4的六度。
大七度:音數為5 1/2的七度。 小七度:音數為5的七度。
純八度:音數為6的八度。 變化音程:除增四度和減五度,一切增、減、倍增、倍減音程都叫“變化音程”。
增音程:大音程和純音程增加半音時,叫增音程。 減音程:小音程和純音程減少半音時,叫減音程。
倍增音程:增音程和純音程增加半音時,稱為倍增音程。 倍減音程:減音程減少半音時,稱為倍減音程。
單音程:不超過八度音程叫做單音程。 復音程:超過八度的音程叫做復音程。
等音程:兩個音程孤立聽時,音響效果相同但寫法和意義不同的音程叫等音程。 音程的轉位:音程根音與冠音位置的互換。
音程轉位的規(guī)則:1、轉位音程的度數=9-原音程的度數;2、純音程轉位后仍為純音程;3、大音程轉位后成為小音程;4、小音程轉位后成為大音程;5、增音程轉位后成為減音程;6、減音程轉位后成為增音程;7、倍增音程轉位后成為倍減音程;8、倍減音程轉位后成為倍增音程;9、增八度音程轉位后不是減一度,而是減八度;倍增八度音程轉位后應是倍減八度。 協(xié)和音程:1、極完全協(xié)和音。
記譜法記錄樂曲的方法叫做記譜法。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樂曲的不同內容和需要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記譜方法。如為古琴用的古琴譜,為鑼鼓用的鑼鼓譜,以及我們現在普遍應用的五線譜、簡譜和在我國民間應用的工尺譜等便是。
各種記譜法雖然在其發(fā)展中不斷地趨向完善,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種記譜法能夠完美無缺地記錄音樂。如音高、力度、速度上的細微差異,許多裝飾音的奏法等,都還需要演奏者憑其各自不同的理解來加以具體的分析和處理。
正確的記譜對創(chuàng)作和表演都是十分重要的,每個學音樂的人應該很好地掌握記譜法,特別是對學作曲的人來說,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基礎樂理--譜號前面已經講過,在五線譜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卻無法確定。在五線譜上要確定音的高低,必須用譜號來標明。
這種譜號記在五線譜的某一條線上,便使這條線具有了固定的音級名稱和高度,同時也確定了其他各線上或間內的音級名稱和高度。通常用的譜號有三種:G譜號 表示小字一組的g,記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叫高音譜號;另外有記在第一線上的,叫古法國式高音譜號。
F譜號 表示小字組的f,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上,叫低音譜號;另外還有記在第五線上的,叫倍低音譜號。C譜號 表示小字一組的c,可記在五線譜的任何一線上。
目前被采用的C譜號有C三線譜號(中音譜號)為中音提琴所用,有時也長號所用。C四線譜號(次中音譜號)為大提琴、大管和長號所用。
其他C譜號一般較少應用。使用許多譜號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過多的加線,以使寫譜和讀譜更加方便。
各種譜號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連接起來使用,如高、低音譜號所組成的大譜表便是?;A樂理--音的分組前面已經講過,鋼琴上五十二個白鍵循環(huán)重復地使用七個基本音級名稱,因此,在音列中便產生了許多同名的音,為了區(qū)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們將音列分成許多個"組"。
在音列中央的的一組叫做小字一組,它的音級標記用小寫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數字1來表示,如c1d1e1等。比小字一組高的組順次定名為: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小字五組。
小字二組的標記用小寫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數字2來表示,如c2d2e2等。其他各組依次類推。
比小字一組低的組,依次定名為小組、大字組、大字一組及大字二組。小字組各音的標記用不帶數字的小寫字母來表示,如cde等。
大字組用不帶數字的大寫字母來標記,如CDE等。大字一組用大寫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數字1來標明,如C1D1E1等。
大字二組用大寫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數字2來標明,如A2B2等?;A樂理--十二平均律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臘時便有人提出了,但并未加以科學的計算。世界上最早根據數學來制訂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國明朝大音樂家朱載(土育)(1854年)。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組織中最小的音高距離。兩音間的距離等于兩個半音的叫做全音。
八度內包括有十二個半音,也就是六個全音。在音列的基本音級中間,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余相鄰兩音間的距離都是全音。
在鋼琴上,相鄰的兩個琴鍵(包括黑鍵)都構成半音,隔開一個琴鍵的兩個音則都構成全音。基礎樂理--音律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及其相互關系叫做音律。
音律是在長期的音樂實踐發(fā)展中形成的,并成為確定調式音高的基礎。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曾采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確定樂音體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為大家所熟知的有"純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三種。
目前被世界各國所廣泛采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但"純律"和"五度相生律"在音樂生活中仍繼續(xù)發(fā)生著影響并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于音級的介紹音級是樂音體系中的各音,它有基本音級和變化兩種。前者在樂音體系中具有七個獨立的名稱,鋼琴鍵盤上白鍵所發(fā)出的音是與基本音級相符合的。
后者是將基本音級加以升高或降低而得來的。基本音級的名稱,用字母體系和唱各體系兩種方式來標記:字母體系:c、d、e、f、g、a、b唱各體系:do、re、mi、fa、sol、la、xi目前國內的音樂基礎知識業(yè)余考級里所指的音級是調式音級。
調式音階中的各音就叫做調式音級。每個音階中的主音也就是調式音階中的I級音。
每個調式音階的主音不同但標記永遠以主音為I級。do、re、mi、fa、sol、la、xi、do例:C自然大調標記:la、xi、do、re、mi、fa、sol、laa自然小調標記:i ii iii iv v vi vii i大調音階用大寫字母標記,小調音階用小寫字母標記。
練習提示:1.彈出標準音用來聽辯主和弦和主音,把主和弦和主音聽辯正確后即能確定你所做的題應是什么調式。2.彈奏題目中的調式音,用第一步確定好的調試音階來判斷此調式音的音階。
樂理知識-音及音高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在自然界中能為我們人的聽覺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為音樂的材料。
在音樂中所使用的音,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中為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選出來的。這些音被組成為一個固定的體系,用來表現音樂思想和塑造音樂形。
一、樂理的基本概念 音樂基本理論也稱基本樂理,是學習音樂的入門課程。
它要解決的問題是有關聲音的性質、律制、怎樣記譜(也就是怎樣讀譜)、音樂的基本要素、音與音之間結合的基本規(guī)律等等,而記譜(和讀譜)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記錄音樂的方法有很多種,在中國古代曾經使用過的就有文字譜、工尺譜等幾大類別,用于不同的樂器時又有琴譜、琵琶譜之分。
同文字類似,樂譜就是人們規(guī)定的一套符號體系,不管使用什么樣的記譜法,其目的都是準確地將音樂記錄下來,以便根據這個記錄來傳播和再現(表演)。 目前五線譜是國際通用的記譜方法,我們當然將它作為主要的介紹對象,本書在講基本理論的部分亦用五線譜來表達;然后再簡單地談一下簡譜知識。
在掌握了五線譜之后,學習簡譜將會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基本樂理概念100條 1:音(Tone) 是一種物理現象。
物體振動時產生音波,通過空氣傳到耳膜,經過大腦的反射被感知為聲音。人所能聽到的聲音在每秒振動數為20-20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樂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動27-4100次的范圍內。
音的高低、強弱、長短、音色取決于物體的振動。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覺特性。
發(fā)音體的振動是由多種諧音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的。人們區(qū)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樂的顏色分為人聲音色和器樂音色。
人聲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樂音色中主要分弦樂器和管樂器,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鳴(Resonance) 共鳴指的是一種振動。
當一個發(fā)音體振動時,引起了其它物體的振動,并發(fā)出了聲音,產生了共鳴。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體振動時所發(fā)出的頻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為泛音。
基音決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發(fā)音體整體振動產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為標準,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時振動,是泛音。
泛音的組合決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確地感到基音的響度。樂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鐘的振動的次數來表示的。頻率多則音高,頻率少則音低。
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音"a",是每秒振動440次的聲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樂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稱。
這些名稱沒有統(tǒng)一,在各個國家是不同的。被廣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階上各音的名稱。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調的主音用1do,小調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聲或樂器所能達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間的范圍就叫音域。
音域可分為總的音域和個別音域、人聲和樂器音域。 10:調性(Tonality) 調性指調式類別與主音高度。
在樂曲中,主音是旋律、和聲的核心,其它音與之發(fā)生從屬關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這樣的樂曲就是有調性的樂曲。
11:音階(Scale) 指調式中的各音,從以某個音高為起點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次序將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這樣的音列稱為音階。音階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我們今天所說的音階,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階(大調)與小音階(小調)為主。 12: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 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
多用于民族音樂的調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調(Maj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其相鄰二音的間距分全音與半音兩種。
其音階除第三、四兩音間與第七、八兩音間為半音外,其余均為全音。大調的色彩較為明朗。
14:小調(Min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有"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 、"現代小音階"四形式。小調的色彩一般較大調黯淡,常用來表達悲哀、憂郁的情緒。
自然小調(小音階)的二三兩音間與五六兩音間為半音。 15:純律(Just intonation) 與十二平均律不同。
音階中各音與主音的關系均為純音程。由于這樣形成的半音無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隨便轉調,現已被歷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調式音階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種。
把一個八度音均分為十二個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鋼琴、豎琴等樂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將一個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為半音,兩個半音相當于全音。半音相當于小二度,全音相當于大二度。
18:協(xié)和音程與不協(xié)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據協(xié)和的程度可分為完全協(xié)和音程(純1、4、5、8度)和不完全協(xié)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協(xié)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兩音之間的距離。
計算音程的單位稱"度",兩個音之間包括幾個音節(jié)就稱幾度。度數相同的音程又因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數目不同而有純、大、小、增、減等區(qū)別。
20:十二音體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現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奧地利作曲家勛柏格于1921年創(chuàng)立。
作曲家放棄傳統(tǒng)的調式、調性與和聲體制,將半音音階中的十二個音任意。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