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復習確定一個主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說起來高三一年的復習,實際上從現(xiàn)在算起只有9個多月、不到300天的時間。為此,考生也應該重視日常每天每周的復習安排。
在高三一年的復習中,應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復習時間。其實,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每天可供考生自己利用的時間并不多,其中最長的一段時間大約就是每天晚飯后至睡覺前的三個小時左右。
能否利用好這段時間,是高三復習成敗的關鍵。 -確定精準目標 李林敬老師的建議是不要在一個晚上把所有學科全復習到,這樣做只會不分主次、自找麻煩。
李老師建議大家在一個晚上專攻一門到兩門,抓住重點,集中精力,以爭取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比如在高三每天晚上復習時,周日定為生物日,周一定為數(shù)學日,周二定為英語日,周三定為物理日,周四定為語文日,周五定為化學日,周六則好好休息、放松。
每晚集中精力復習一門功課,長期堅持,效果不錯。 -建立知識網絡 經過高一、高二兩年分章分節(jié)逐步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碎的,不成體系的。
高三復習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將這些散亂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建立起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知識體系和網絡。 知識網絡中的內容不是一盤散沙也不是所有知識的拼盤,而是一個相互間有清晰邏輯關系的整體,其中的每個知識點都有特定的位置,都可以通過不同的連線與其他各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
在一輪復習建立知識網絡時學生應首先立足于各章節(jié),每一章節(jié)的知識有其自身的結構,同一章節(jié)的知識聯(lián)系相對而言更緊密一些,具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應在弄清各章節(jié)的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基礎上,掌握各章節(jié)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知識方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建立起本章節(jié)的知識網絡。
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到明年三四月份二輪復習時,學生在形成章節(jié)知識網絡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跨越章節(jié)的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某些板塊知識的網絡結構。 以網絡形式建立前后知識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扎實地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快速、準確地提取相關知識,加快解題速度,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回顧2008年高考,我們欣喜地看到,無論是全國試卷,還是地方試卷,無論是舊課程試卷,還是新課程試卷,作為高考試題改革,隨著國家各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同步推進,穩(wěn)定中調整提高,實現(xiàn)了高考的選拔功能,同時也更有利于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地理試題穩(wěn)中有變 穩(wěn),體現(xiàn)在今年的地理試題總體上延續(xù)了近幾年的基本風格: 一是重視對地理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 試題的考查內容主要集中在地球運動(時區(qū)計算、晨昏線、經緯網)、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地形、氣候、水文、災害)、人類生產活動及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經濟重心的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化)等方面。
這些知識是中學地理學科的基礎、主干知識,考點均圍繞地理學科的主脈和核心展開。 二是試題設計以能力考查為目的。
試卷提供了多樣新穎的地理圖、表和文字材料等信息載體,重點考查學生閱讀地理圖表和數(shù)據(jù)的技能,強調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能力。試題的設問以“原因分析及問題解決”為主,考查學生對地理環(huán)境特征、區(qū)域地理問題及解決途徑的認識、理解,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綜合題的答案設置要求學生全面、準確、嚴謹、簡潔地進行表述,對地理學科概念的理解和對學科術語的精確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試題的情景設置和關注焦點凸現(xiàn)了人地關系的基本地學脈絡。
試題的情景設計和背景材料很多是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的現(xiàn)實問題,比如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人口問題、環(huán)境問題、經濟問題等。既表明了人地關系是地理學科的研究范疇和主要脈絡,又體現(xiàn)了學科知識、理論與現(xiàn)實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
變,主要體現(xiàn)為今年試題與去年相比,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化和動向: 一是地理試題的整體結構發(fā)生了變化。 地理綜合題2008年只有36題一道題,而2007年是36、37兩道題。
試題的絕對數(shù)量略有減少,試卷的知識覆蓋面也相應減小。 二是試題的知識內容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化。
從分值來看,試題中地球運動內容占16分,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占56分,農業(yè)相關內容占8分,城市人口占8分,產業(yè)結構調整和變化占12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重基本為7誜3,今年自然地理分值比重明顯高于人文地理。
三是地理試題選擇題的難度略大于去年,地球運動部分的試題最為明顯。 試題難度增大的原因是注重對考生“抽象概括、推理判斷、分析綜合”等地理邏輯思維的考查。
四是分數(shù)設置的變化。 2008年的地理試題由于綜合題大題數(shù)量的減少導致綜合題每一小題的分值略高于往年,其中36題第(2)(3)小題的分值分別高達11和16分。
單個題目的分值較高有利于提高試卷的區(qū)分度,增強了試題的選拔功能,但是同時會使學生的得分率下降。 歷史試題注重能力考查 從歷史學習的基本能力看,高考試題所涉及到的全國Ⅱ卷第19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興亡”,考查學生從歷。
眾所周知,文綜是一個不太容易來開差距但又必須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的學科。大量的基礎知識點,令人目不暇接的專題和板塊,任你如何天賦異稟,都必須扎扎實實投入不少功夫才能見效。下面我就結合個人經驗談談如何提高這門學科的考試成績。
基礎知識絕對是重中之重。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實全面的基礎,再天馬行空的才思,再令人拍案叫絕的思路都只是空中樓閣。以歷史學科為例,要達到怎樣的熟悉程度才稱得上精湛呢?如果能幾乎把歷史書背下來,能把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全部有條不紊地敘述出來,那就是最高境界。顯然,九成的文科學生沒有達到這個水準,也就造成了文綜絕對高分獲得者鳳毛麟角的局面。所以,文綜學習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要花在基礎積累上,不斷復習和強化(參照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進行有效復習),記憶時調動多重感官協(xié)同參與,采用一切便于記憶的竅門,最大限度強化記憶效果。
如何解讀教材也是個關鍵問題。俗話說得好:先把書從厚讀薄,然后再從薄讀厚,便是學通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兩層:一,先把教材中的主干知識,框架結構,章節(jié)重點等提煉出來,理清教材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和總體脈絡,才知道自己需要掌握什么。二,以主干知識,框架結構等為線索,不斷回憶教材,自我發(fā)問,舉一反三,最后在主干上把所有細節(jié)都弄得豐滿和充實。這兩步完成之后,一本教材便是被你完全讀透了,不存在什么障礙和誤區(qū)。
有了每個學科的基礎知識,我們就要考慮不同學科間的聯(lián)系。所謂史地不分家,政史不分家等等都有一定道理。歷史題目解析需要參考地理,地理元素中難免滲透歷史,而“歷史唯物主義”更是聯(lián)系政史兩科的重要模塊。掌握史地結合分析法,在歷史解析中貫通政治哲學里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法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能幫助我們有效洞穿很多問題。
思維方法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模板。三個學科分別有自己不同的模板,每種類型的題目又需要多種多樣的小模板。構建模板是日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主觀題部分幾乎都要涉及模板化思維。有了優(yōu)質且全面的模板化思維,能讓你盡可能在答題時涵蓋更多的知識點,樹立完整的解答框架。分數(shù)就在此細節(jié)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最終讓你獲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當你完全實現(xiàn)了上述的自我積累,文科綜合考試在你眼中就九個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但要獲得絕對高分,還必須注意三個方面:
一,審題。真正的文科高手必須同時是優(yōu)秀的審題者,他們大都能夠根據(jù)題目敘述和分值快速鎖定考察的知識范圍,確立答題模板,最終交出極其合適的答案。
二,書寫。這個因素太重要了,設想下如果你是閱卷老師,在酷暑難耐的工作間里勞累大半天后,那些潦草雜亂的試卷是否很容易讓你判下低分?那些娟秀工整的文字是否能讓你眼前一亮?所以,規(guī)范工整的書寫幾乎可以在有些時候決定考生的命運。
三,文綜情境。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應試狀態(tài),考前準備時慢慢調理情緒和呼吸,嘗試排除雜念,讓身心達到和諧境地,回憶文綜的知識,方法等,自然而然就能進入那種情境。以這種狀態(tài)應試,很容易讓我們超水平發(fā)揮,考出意想不到的分數(shù)。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歡迎追問謝謝采納。O(∩_∩)O~
政治:1.首先把書本上的知識點弄懂背會 特別是那些比較重要的 2.然后看題目 其實關于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答法 不過一般都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3.根據(jù)材料 把材料聯(lián)系到書本上的知識 4.然后再看分值 一般都是一點兩分 或者三分 所以比如九分的題 肯定就是要答三個知識點 一般最好多答一兩個 比較保險 對了5.答案要標序號1.2.3.這樣顯得有條理歷史1.還是一樣的道理 書本的知識要明確 問什么回答什么2.審題更重要 歷史的答案其實都特別簡潔 關鍵是要答到點子上 最好用書上的原話回答 答題用術語是好辦法3.還是按點給分 標序號地理1.審題要審清2.看分值 一點兩分 是大多數(shù)情況3.地里的很多知識都是套話 根據(jù)具體情況去套就行了 也是要用專業(yè)術語答題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問我。
我高考理綜278,物理滿分,而且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就寫完了。
關鍵是基礎,你首先是要把書看懂,就是要理解,不要滿足于公式記住,會做題。只有理解了,才能對題目有個很好的把握,對于難的題才會得心應手。理解的方法就是,狂看課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題目不要多做,但是要做精,保證每一道拿來就能做出來,而且每次都要按照步驟寫下來,不要看會做就不做了。其實當你真正做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你認為會做的題目可能做的時候又不一樣了。背書是學習的大忌,不理解是不可能得高分的。你可以每一門課找一本好的題目,每題都做好,然后把不會做的隨時拿來坐,知道很熟了為止。我就是這樣的。當然,要肯下功夫才行。
我是2004年參加的高考,現(xiàn)在大學快畢業(yè)了,可能高考改革了很多,但是學習方法是不會變的。
PS:法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方法還要自己在學習中總結。寫了這么多,你只要記住兩條就好了,理解課本,做題求質不求量。題海戰(zhàn)術是我最鄙視的。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