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的含義及其特點 (1)活動范圍的廣泛性。
(2)活動內容的公開性。(3)交往對象的復雜性。
(4)活動方式的多樣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經濟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必要前提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國家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三)維護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人類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最初是自發(fā)形成的,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公共秩考研培訓序日益重要和復雜化,人類便愈加自覺地采用各種手段去維護公共生活秩序。
道德和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的兩種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通過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來維護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實現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雖然道德和法律發(fā)揮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兩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道德規(guī)范作用的更好發(fā)揮,需要法律支撐;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實現,則需要以道德建設為重要條件。
良好社會秩序的形成、鞏固和發(fā)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來調節(jié)、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預防犯罪的產生。
道德是法律的補充。社會生活是紛繁復雜的,法律的屬性決定了它不可能把復雜而廣泛的社會關系全部納入其調控的范圍,因而其發(fā)揮作用的范圍是有限的。
道德發(fā)揮作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它能夠調整許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問題,不僅深入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且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個體道德素質和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髙,為法律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條件。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實踐論文轉眼間我們就已經踏入大學的校門,大學是知識的海洋,人生的理想將在這里確立,未來的發(fā)展也即將在這里得到奠基,所以我們必須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來爭取更多的知識和本領,讓自己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大學是一個新環(huán)境,注重的就是獨立思考和生活,無論是學習、交友乃至認識社會和人生,都需要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思考、判斷和選擇。因此,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讓我們更好的面對未來。
1.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意義從青年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狀況看,青年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總的來說,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思想還不夠成熟,還存在有明顯的知行脫節(jié)的現象。比如在成才問題上,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奮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的決心和恒心。
這就需要在學校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經驗總結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大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yǎng)和心理行為訓練的系統(tǒng)理論和知識。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幫助大學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營養(yǎng),獲得真、善、美的心靈啟迪,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青年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看,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歷史條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體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價值取向多元的歷史背景中。
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在對我國大量輸出的書刊、影視、電子游戲、電腦軟件等精神文化產品中,宣揚資本主義價值觀,同我們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出現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特別是在電子信息網絡廣泛覆蓋的今天,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以網絡為載體,具有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聲勢大、難于控制的特點,對青少年影響極大,對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僅要從治理社會大環(huán)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而且,要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對大學生進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傳統(tǒng),艱苦奮斗創(chuàng)業(yè)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它對于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御市場經濟負面效應的影響及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使這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導人生,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
毛澤東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笨茖W的理論就像一面引導千軍萬馬朝著正確目標沖鋒陷陣的旗幟。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動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答和解決在青年學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養(yǎng)理論。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思想深處真正認識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認識到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人生價值觀與人類社會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終極價值目標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這種人生價值觀的價值。
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基礎,它對于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
青年大學生要學好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不僅要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觀點,而且還要注重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這對于置身于社會轉型期,面臨著多重價值體系選擇窘境的當代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理論聯(lián)系實際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聯(lián)系改革開放的社會實際,一方面是聯(lián)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主要是指青年學生要學會運用課堂所講授的理論去分析和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現象,去比較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并在分析與比較中,在評價與鑒別中選擇和確立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第三,要注重知行統(tǒng)一,在踐履中學習。知行統(tǒng)一,強調踐履,這是由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的特性所決定的。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利用課堂教學等形式,與大學生共同討論應當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以及怎樣做的道理。大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掌握了這些道理,就謂這。
一、章節(jié)特點 思修與法基第七章是法律常識部分,講述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yǎng)。
這一章節(jié)在思修與法基中的地位是重點章節(jié),從命題的角度來分析,一般情況下,這一章節(jié)的考點容易考查選擇題和分析題。 二、復習重點 思修與法基第七章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領會社會主義法律精神。
1。社會主義法律的含義和本質。
2。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要構成。
3。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
4。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二)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1。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
2。自由平等觀念。
3。公平正義觀念。
4。權利義務觀念; (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1。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
2。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四)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yǎng)。
1。培養(yǎng)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
2。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是:法律的一般含義,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本質的主要體現,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運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內容;在第二部分內容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觀念,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觀念的最核心內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觀念的內容,公平正義觀念,權利義務觀念;在第三部分內容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是:網絡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生態(tài)安全法律制度,社會公共安全法律制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等;在第四部分內容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是: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征,培養(yǎng)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等。 在上述重點內容中,需要同學們在理解考點的基礎上記憶,同時,還需要做必要的練習題鞏固考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