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的基礎知識: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或刻刀)為工具進行創(chuàng)作的藝術。
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余年的剪紙作品(對馬團花、對猴團花)。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一種在民俗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宋已出現(xiàn)了專業(yè)民間剪紙藝人。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tài),構成美麗的圖案。
擴展資料
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xù)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jīng)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剪紙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于門窗、墻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墻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于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臺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繡底樣,用于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中國剪紙
轉紙不轉剪刀的方法。
到了中大班,幼兒的剪紙技巧越來越嫻熟,特別是大班幼兒,他們需要的不是教師每天教授一兩種剪樣,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提示,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我們采用了“創(chuàng)意十二訣”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注重培養(yǎng)幼兒自由自在地進行剪紙創(chuàng)作。
●加一加、連一連 幼兒剪出一個圖形時,教師鼓勵幼兒隨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點什么,和什么地方連接起來圖形會有什么變化,產生什么結果等。大班幼兒剪刀下的圖形既逼真又形象,他們已經(jīng)能熟練地運用民間剪紙技法,動物的觸角(須),人物的發(fā)絲,植物的生長動態(tài),越是細微之處幼兒越是剪得惟妙惟肖。
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陽剪出嘴巴就會表達感情,昆蟲觸角加上女孩的小辮子,就變成“美人蟲”。這種方法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變一變 在幼兒學會剪各種動植物基本形狀的基礎上,我們要求幼兒剪得要有變化。如,魚的嘴巴有大小或張開閉合的變化,魚身有長短胖瘦的變化,魚鰭有尖圓的變化,魚尾有尖圓直曲或張開閉合的變化,魚鱗可以變成半圓、尖形、鋸齒形、曲線等。
經(jīng)過這樣具體而生動的引導,幼兒的想像力就會在無窮無盡的變化中得到發(fā)展。他們剪出的魚就不再僅僅是老師所教的魚,而是帶有幼兒獨特的情感、反映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想法、有個性的多種多樣的魚,如“大嘴魚”、“青蛙魚”、“機器魚”、“美人魚”等上百種。
美工教育所追求的較高境界是自由創(chuàng)作。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靈感,我們帶著他們走出幼兒園,上山崗,走進田野……讓他們觀察公路上往來的車輛,池里游水的魚兒,果園中果樹花、葉、果的形態(tài)變化,農舍中ji、鴨、牛、羊的動態(tài)姿勢……我們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觀察周圍的生活,尋找剪紙的形象與內容。
由于有了系統(tǒng)扎實的基本功,又有了豐富的觀察體驗,幼兒個個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創(chuàng)作靈感如泉涌,優(yōu)秀作品層出不窮。如“美麗的春天”、“炎熱的夏天”、“多彩的秋天”、“神奇的海底世界”、“和睦的蟲鳥家族”、“農家小院”等。
一名幼兒在剪貼“海底世界”時,給小魚剪了個扎著小辮子的娃娃頭,還一本正經(jīng)地說:“這是條美人魚?!庇變旱闹鲃有?、創(chuàng)造性在剪紙創(chuàng)作活動中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促進發(fā)展 我們在指導時,已避免了偏剪紙而忽視幼兒其他方面發(fā)展的問題。開始,幼兒只是悶頭剪,剪了的作品都說不出所以然。
我們及時提出要求,確定目標:小班幼兒在剪出作品的基礎上,會用一句話講述作品;中班幼兒能夠用一段連貫的語言講述作品;大班幼兒能夠根據(jù)作品發(fā)揮想像,完整地講述作品?,F(xiàn)在孩子們不僅能剪出形態(tài)各異的作品,而且講述也絕不雷同。
幼兒通過剪紙活動,其有意注意的時間長了,觀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為剪紙不像繪畫,可隨機豐富畫面,它要求幼兒能統(tǒng)籌設計整個作品,這就鍛煉了幼兒的統(tǒng)籌安排能力。
該園幼兒在這一點上表現(xiàn)尤為突出:在成人看似不成材料的廢紙上,幼兒會巧妙安排,合理利用。另外,幼兒的團結合作精神也在剪紙活動中得到了培養(yǎng),他們會協(xié)商剪紙內容,會合作完成作品。
剪紙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及動作的協(xié)調性,還可以促進他們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幼兒不用筆勾線,全憑自己的想像發(fā)揮,極大地發(fā)展了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
總之,剪紙活動促進了幼兒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注意事項:
1、剪紙時需要的主要工具就是剪刀,所以手拿著剪紙一定要注意安全。
2、剪紙需要耐心和悟性,要多觀察慢慢揣摩,還要經(jīng)常動手這樣才能找到感覺,裁剪時該鏤空的要鏤空。線條不能剪斷了。
3、剪紙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會產生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剪紙在處理圖形時,既要抓住物體的主要特性,又要讓線條連接自然。這樣就需要大膽舍去一些次要部分,讓主體更加明顯。剪紙方法折疊剪線技術中最基本的一種就是折疊,也是將單色剪紙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將紙折疊后產生重復的圖案,產生的效果取決于折疊的次數(shù)和角度。如剪制花卉時,將紙折疊兩次或三次后再剪,展開后的花紋為四面或六面的形狀。折疊剪紙剪出來都是對稱性的紋樣,使圖形更有韻律感。
來自全國各地從事剪紙教育工作的200多名與會代表們來到揚中市豐裕中心小學,觀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藝術教育相結合、與辦學特色建設相結合的剪紙教學現(xiàn)場,多位剪紙藝術大師應邀與該校學生進行了現(xiàn)場剪紙教學互動。
豐裕中心小學是一所位于城郊接合部的農村小學,學校自2005年以來,將工具簡單、材料方便、容易普及的剪紙帶入學生們的課堂,并開發(fā)為校本課程。剪紙應該怎么教如何學?兒童剪紙還有沒有剪紙語言?兒童剪紙是否要合乎傳統(tǒng)的標準?各地的剪紙藝術家、非遺傳承人對兒童“創(chuàng)新”剪紙看法不盡相同。
韓月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莊河剪紙的代表性傳承人。她說,長期以來,剪紙在民間都是通過母傳女、婆傳媳的方式傳承下來的。
但是我國的文化生態(tài)今天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使剪紙與青少年漸行漸遠。正因為這樣,學校美術課引入剪紙等文化遺產,對學生進行傳承文化和保護遺產的教育勢在必行。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副所長陳竟認為,科學開展兒童剪紙教育,一定要根據(jù)兒童的自主性心理特征,尊重兒童獨特的無意識審美感受,呵護童心無拘無束地表達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積極性,同時根據(jù)兒童不同年齡和個性,協(xié)助他們的主體行為,引導他們學習傳統(tǒng)民間剪紙的知識和技法。陳竟反對教師將成人剪紙的圖樣,甚至是繪畫化刻紙的圖樣復印或復制給學生,讓學生照樣剪刻,追求又細又像,使學生成為一味模仿的工具。
剪紙·安塞剪紙 陜西省安塞縣 安塞剪紙是流行于陜西省安塞縣的一種民間藝術。
大凡喜慶的日子,安塞婦女都要鉸剪紙、貼窗花。臘月天,婦女們圍在一起,早早就為春節(jié)剪紙,臨近年關,家家戶戶新糊的潔白窗戶紙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剪紙。
這樣,一個村子就是一個剪紙藝術展覽會。 有專家評論說,陜西剪紙在陜北,陜北剪紙在安塞。
安塞剪紙不僅造型美觀,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了美學、歷史學、哲學、民俗、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多方面的內容,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紙形式多樣,風格淳厚凝煉,線條粗獷明快,寓意單純質樸,充滿對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剪紙·磁性剪紙 磁性剪紙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畫軸、磁性書寫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盜門、汽車、文件柜、文具盒等鐵制物體上。噴少許水或洗潔凈也可貼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紙能夠更充分地體現(xiàn)剪紙的透雕特點和剪紙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紙是對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
磁性剪紙對剪紙的貢獻體現(xiàn)在:一、磁性剪紙擴大了剪紙的市場;二、磁性剪紙豐富了剪紙理論;三、磁性剪紙增強了剪紙的藝術表現(xiàn)力,藝術創(chuàng)作技法上有創(chuàng)新,藝術表現(xiàn)手法更加多樣化。 磁性剪紙為實用新型(專利號:ZL 200420067151.0),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于2005年8月17日授予專利權。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兒童剪紙》意在通過動腦動手,培養(yǎng)孩子的感知能力,實現(xiàn)學習與游戲、想象與表現(xiàn)、實踐與認識的結合,起到科學地開發(fā)兒童智力,創(chuàng)造性地深化兒童的知識結構,有效地開發(fā)兒童智力的作用。
剪紙 ,是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有趣的是,孩子們對此非常感興趣。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千變萬化的自然形態(tài),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
剪刀代替筆
孩子們喜歡以剪刀代替筆,把自己所見的、所想的剪出來。寥寥數(shù)剪,用品、車船、花卉、果蔬、蟲魚、鳥獸、人物躍然紙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癡。
最主要的是教大家剪五星紅旗,認真看只需一刀,你便可以剪出很標準的五角星。
步驟/方法: 1、準備一張正方形的紙。 2、對角折疊成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
3、對折兩邊的銳角,在底邊中點處摁一個折痕。 4、折痕摁過之后,展開。
5、將右邊(手指摁的那條邊)從中點折起,折向左邊腰的三分之一處。 6、將左邊角沿邊折過來(此時中間線的兩邊是兩個大小一樣的角,如果不一樣,要調整至一樣。)
7、將相等的兩個角沿邊對疊。 8、看到用鉛筆標注的兩條線了嗎?我們沿斜線剪開,最高處不能超過橫線。
9、打開下邊的角,五角星變剪成了。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裝飾藝術的一種,源遠流長,風格多樣,現(xiàn)在生活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幼兒園剪紙是一項手腦并用的美術活動。通過折疊、繪圖和使用剪刀剪制,培養(yǎng)幼兒藝術愛好,培養(yǎng)心靈手巧的性格,對其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好處。
但是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已經(jīng)很少開展剪紙活動了。 原因很簡單:首先是老師的緣故,第一,怕傷著幼兒,為了幼兒的一日活動安全度過。
第二,程序多,麻煩。其次,家長的緣故。
家家都是獨生子女,舍不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冒一點風險。所以,現(xiàn)在幼兒用剪子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其實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應該用剪子。通過剪紙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手腦并用,有利于大腦的開發(fā)。
關于幼兒用剪子,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應該有剪紙的機會?!彼J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
一是可以養(yǎng)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勁。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的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的開發(fā)。
剪紙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這么多的益處,我們幼兒園為什么不開展剪紙課呢?那么,幼兒園應該怎樣開展剪紙課呢?我在幼兒園教過5年的剪紙課,以下是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jīng)驗: 一、不能忽視安全教育 幼兒園小朋友自我保護意識差,所以每次上課老師要有意識地強調安全教育。 久而久之便會形成一種習慣。
1。發(fā)剪子時的安全教育 幼兒畫好圖案需要用剪子時才發(fā)剪子。
這時可以畫完一個發(fā)一個,也可以讓畫完的幼兒輕步走到老師那里要剪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再一次單獨強調安全教育。
2。剪紙過程當中的安全教育 老師示范正確的剪法,也要求幼兒正確運用剪子。
在剪紙的過程當中,不允許幼兒說話與走動,因為孩子多、距離近,幼兒很難把握自己,容易互相傷著。更不允許玩弄剪子,要給幼兒說明玩剪子的危險性。
3。收領剪子時的安全教育 領取剪子的時候,手心里抓住剪子的尖部,剪子的把手部分朝外,或裝進剪子的小盒子里再交給老師。
二、培養(yǎng)好習慣 人們常說:“習慣成自然”。不錯,幼兒有個好的剪紙習慣后會終身陪伴著他的工作學習。
1。畫圖案的習慣 從外到里的畫法--每次剪紙,先畫圖案時老師都要求先畫大框,再給里面設計細小的圖案。
還有雙色紙的淺顏色的一面畫圖案,這對幼兒的眼睛有好處。 2。
發(fā)紙的練習 發(fā)手工彩紙時讓幼兒從前往后傳。老師把要發(fā)的所有紙張交給第一排的幼兒,讓他往后傳。
這時強調安靜的后傳,每個幼兒按順序只拿一張,不允許挑選。 3。
寫名字的習慣 每次剪完的作品背后,讓幼兒寫完名字再交給老師,這樣不容易混。 4。
講衛(wèi)生的習慣 培養(yǎng)幼兒將剪掉的碎紙隨手清理到垃圾箱的習慣。 如:2009年秋季,我到一所蒙古族學校聽課。
聽一節(jié)初一的剪紙課,課堂上出現(xiàn)很多問題。有不會用剪子的,有畫得太小而剪不好的,還有的學生從哪一步下筆畫都不知道。
這些不是現(xiàn)在老師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問題。這節(jié)課出現(xiàn)的最大問題是所有學生課后都未能做到課后清理,第二節(jié)聽課時桌面與地面上都是碎紙片。
我想這就是孩子們從小未能形成好的習慣而造成的。所以,幼兒園老師一定要從現(xiàn)在起,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這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三、練習運用剪子 1。直線練習剪面條:這是最初的練習。
就是剪直線練習??梢岳谜n外活動的時間進行。
如:每人發(fā)一張紙(舊報紙,舊掛歷,白紙),用游戲的形式進行即可。 2。
曲線練習剪圖案:老師多準備一些有簡單清晰圖案的舊報紙、舊掛歷、舊書封面、舊畫報發(fā)給幼兒,讓其按輪廓剪下來。 3。
“一剪子”練習 “一剪子”指的是把圖案不停頓地剪完。也就說剪一筆畫。
老師帶領幼兒畫簡單的人物。例如:首先,把紙對折,從中心線開始畫一半的圖案(小兔、花、小熊等),畫時老師領著畫一筆畫。
在老師的指導下幼兒按輪廓剪紙。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8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