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古槐、桑木上的很好,柘樹上的其次。其余樹上生長的木耳,吃后使人動風氣,發(fā)舊疾,肋下急,損經絡背膊,煩悶。只要是有蛇、蟲從下面經過的木耳,有毒,尤其是楓木上生的木耳,有大毒,如誤食會使人狂笑不止。
采來的木耳如顏色有變,就有毒,夜間發(fā)光的木耳也有毒,欲爛而不生蟲的也有毒,食用后對身體會有傷害。如吃木耳中毒,可生搗冬瓜藤汁解毒。
當黑木耳的耳片舒展變軟,肉質肥厚,耳根收縮變細,且 腹面產生白色粉末的擔孢子時,說明黑木耳已經成熟,應及時 采收。
采收前停止噴水1天。采收時要根據耳片的成熟度分 期收獲,采大留小,保護好耳基。
采收后停止噴水,讓培養(yǎng)料較干燥,有利于菌絲恢復生 長,3天后噴1次小水,使培養(yǎng)料濕潤,待新的耳芽形成后,再 繼續(xù)噴水??傊?,要注意溫度和濕度的調節(jié)。
溫度過低或過 高均不利于子實體的生長。培養(yǎng)料濕度應掌握干干濕濕、干 濕交替。
干長菌絲,濕長耳片。在耳芽出現之前,空氣相對濕 度應保持較干的狀態(tài),耳芽大量出現后,應創(chuàng)造濕的空氣相對 濕度的條件。
一般每批料可收2?3潮黑木耳。
不能 食用鮮木耳可中毒。
新鮮木耳中含有一種化學名稱為“卟啉”的特殊物質,因為這種物質的存在,人吃了新鮮木耳后,經陽光照射會發(fā)生植物日光性皮炎,引起皮膚瘙癢,使皮膚暴露部分出現紅腫、癢痛,產生皮疹、水泡,水腫。 相比起來,干木耳更安全。
因為干木耳是新鮮木耳經過曝曬處理的,在曝曬過程中大部分卟啉會被分解掉。食用前干木耳又要用水浸泡,這會將剩余的毒素溶于水,使干木耳最終無毒,但要注意的是,浸泡干木耳時最好換兩到三遍水,才能最大限度除掉有害物質。
擴展資料: 生理作用 木耳中的多糖體能分解腫瘤,所以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而這種多糖體也具有疏通血管、清除血管中膽固醇的作用,所以可以降血糖、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預防腦血管疾病發(fā)生。
木耳中的了磷脂質,對腦細胞有營養(yǎng)作用,因此木耳是很好的補腦食品。木耳還具有滋補潤燥、養(yǎng)血益胃的食療效果,所以是各種現代文明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癌癥病人的保健食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木耳。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