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園小梅
林和靖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梅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臨流送顧東陽
戴叔倫
海上獨歸慚不及,邑中遺愛定無雙。
蘭橈起唱逐流去,卻恨山溪通外江。
竹
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竹
鄭板橋
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菊花》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菊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寒菊 / 畫菊
朝代:宋代
作者:鄭思肖
原文: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譯文
你在秋天盛開,從不與百花為叢。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窮。
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于凜冽北風之中!
注釋
1、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2、疏籬:稀疏的籬笆。
3、未窮:未盡,無窮無盡。
4、抱香死:菊花凋謝后不落,仍系枝頭而枯萎,所以說抱香死。
5、何曾:哪曾、不曾。
6、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梅蘭菊竹詩四首
梅
黃昏風雨斷橋頭,更被群芳妒不休。
奇士梅花今古慨,凄涼豈獨問天樓。
蘭
聞香喜識玉蘭幽,雅潔清新韻欲流。
入畫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菊
一
含翠分黃意念深,有人默契費沉吟。
群芳斗艷爭春去,獨向清秋展素心。
二
含香挹露黃金靨,耐冷凌霜造化功。
不羨繁華桃與李,朱砂石畔笑秋風。
三
德全五美號兼材,萬物蕭條獨盛開。
唯有鈞翁知我意,筆移金蕊入蕭齋。
1、三國時鐘會《菊花賦》:“夫菊有五美焉為:黃花高懸,準天極也;純 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 仙食也?!奔娌?,指菊花有多種用途,如藥用、除蟲用、食用及觀賞用等。”
2、廣西藝院大雕塑家、畫家朱培鈞老曾畫菊相贈,并系以詩曰:“蕭瑤瀟灑有風神,笑傲江湖劍膽心。最愛千禧迎瑞氣,黃花晚節(jié)共芳馨?!?
題臺島易蘇民先生《蘭竹圖》
勁節(jié)獨能持,幽香有所思。
比鄰兄與弟,同氣復連枝。
菊韻〕--李師廣--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秋聲〕--風子--
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只緣霜重方成杰,梁苑東籬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關于國畫菊花的題詞:1、《菊花》唐代:元稹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釋義: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
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2、《題菊花》唐代: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釋義:颯颯秋風卷地而來,滿園菊花瑟瑟飄搖?;ㄈ锘ㄏ愠錆M寒意,蝴蝶蜜蜂難以到來。
有朝一日,我要當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3、《菊花》明代:唐寅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釋義:老舊園子里的小路旁已經(jīng)長出了幽幽的花叢,一夜之間清露從天空墜下落在花上。
有多少遠在他方為客的未歸人啊,只能借著籬笆看看秋天的景色。4、《撥不斷·菊花開》元代:馬致遠菊花開,正歸來。
伴虎溪僧、鶴林友、龍山客,似杜工部、陶淵明、李太白,在洞庭柑、東陽酒、西湖蟹。哎,楚三閭休怪!釋義:在菊花開放的時候,我正好回來了。
伴著虎溪的高僧、鶴林的好友、龍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淵明和李白;還有洞庭山的柑橘、金華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見怪呀!5、《菊花》唐代:李商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釋義:暗淡的紫色,鮮艷的黃色。
它們既有陶淵明籬邊菊花的色彩,又有羅含宅中的香味。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濕,可是害怕夕陽的來臨。
愿意留在水邊暢飲的人的鸚鵡杯中,希望來到富貴人家豐盛的酒席上。
最能表達他忠貞愛國的民族氣節(jié)的,除了他的無根蘭,即是他的《畫菊》詩了。
詩曰: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隱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nèi)涵的菊花詩。
他頌菊自喻,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鄭思肖自勵節(jié)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表現(xiàn)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品格?!皩幙芍︻^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jié)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
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國的誓言。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無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隱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nèi)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
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
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隱寓“大宋”二字。他善畫墨蘭,宋亡后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jié)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自喻,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
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她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愿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jié)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
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國的誓言。 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
陸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殘蕊抱枝干”的詩句,朱淑貞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形象審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后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
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 當然,陸游、朱淑貞的詩都是好詩,但三詩并立,鄭思肖這兩句詩的憂憤,則更為深廣。
這首詩句只有用在"民族氣節(jié)、忠貞愛國"時才貼切。.。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