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勘察按工程建設各勘察階段的要求,正確反映工程地質條件,查明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提出資料完整、評價正確的勘察報告;4各類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4.1房屋建筑和構筑物4.1.11詳細勘察應按單體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詳細的巖土工程資料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巖土參數;對建筑地基做出巖土工程評價,并對地基類型、基礎形式、地基處理、基坑支護、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質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議。
主要應進行下列工作:1、搜集附有坐標和地形的建設總平面圖,場區(qū)的地面整平標高,建筑物的性質、規(guī)模、荷載、結構特點,基礎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許變形等資料;2、查明不良地質作用的類型、成因、分布范圍、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議;3、查明建筑范圍內的巖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征,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wěn)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4、對需進行沉降計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變形計算參數,預測建筑物的變形特征;5、查明埋藏的河道、溝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7、在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提供場地土的標準凍結深度;8、判定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1.17詳細勘察的單棟高層建筑勘探點的布置,應滿足對地基均勻性評價的要求,且不應少于4個;對密集的高層建筑群,勘探點可適當減少,但每棟建筑物至少應有1個控制性勘探點。
4.1.18詳細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礎底面算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勘探孔深度應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層,當基礎底面寬度不大于5m時,勘探孔的深度對條形基礎不應小于基礎底面寬度的3倍,對單獨柱基不應小于1.5倍,且不應小于5m;2、對高層建筑和需作變形計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應超進地基變形計算深度;高層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應達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礎寬度,并深入穩(wěn)定分布的地層;3、對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層建筑的裙房,當不滿足抗浮設計要求,需設置抗浮樁或錨桿時,勘探孔深度應滿足抗浮承載力評價的要求;4、當有大面積地面堆載或軟弱下臥層時,應適當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5、在上述規(guī)定深度內當遇基巖或厚層碎石土等穩(wěn)定地層時,勘探孔深度應根據情況進行調整。4.1.20詳細勘察采取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應符合下列要求:1、采取土試樣和進行原位測試的勘探點數量,應根據地層結構、地基土的均勻性和設計要求確定,對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筑物每棟不應少于3個;2、每個場地每一主要土層的原狀土試樣或原位測試數據不應少于6件(組);3、在地基主要受力層內,對厚度大于0.5m的夾層或透鏡體,應采取土試樣或進行原位測試;4、當土層性質不均勻時,應增加取土數量或原位測試工作量。
4.8基坑工程4.8.5當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需要對地下水進行治理(降水或隔滲)時,應進行專門的水文地質勘察。4.9樁基礎4.9.1樁基巖土工程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1、查明場地各層巖土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變化規(guī)律;2、當采用基巖作為樁的持力層時,應查明基巖的巖性、構造、巖面變化、風化程度,確定其堅硬程度、完善程度和基本質量等級,判定有無洞穴、臨空面、破碎巖體或軟弱巖層;3、查明水文地質條件,評價地下水對樁基設計和施工的影響,判定水質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查明不良地質條件,可液化土層和特殊性巖土的分布及其對樁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議;5、評價成樁的能性,論證樁的施工條件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
5不良地質作用和地質災害5.1巖溶5.1.1擬建工程場地或其附近存在對工程安全有影響的巖溶時,應進行巖溶勘察。5.2滑坡5.2.1擬建工程場地或其附近存在對工程安全有影響的滑坡或滑坡可能時,應進行專門的滑坡勘察。
5.3危巖和崩塌5.3.1擬建工程場地或其附近存在對工程安全有影響的危巖或崩塌時,應進行危巖和崩塌勘察。5.4泥石流5.4.1擬建工程場地或其附近有發(fā)生泥石流的條件并對工程安全有影響時,應進行專門的泥石流勘察。
5.7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5.7.2在抗震設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區(qū)進行勘察時,應劃分場地類別,劃分對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險的地段。5.7.8地震液化的進一步判別應在地面以下15m的范圍內進行;對于樁基和基礎埋深大于5m的天然地基,判別深度應加深至20m。
對判別液化而布置的勘探點不應少于3個,勘探孔深度應大于液化判別深度。5.7.10凡判別為可液化的土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規(guī)定確定其液化指數的液化等級。
勘察報告除應闡明可液化的土層、各孔的液化指數外,尚應根據各孔液化指數綜合確定場地液化等級。7 地 下 水7.2水文地質參數的測定7.2.2地下水位的量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遇地下水時應量測水位;2、穩(wěn)定水位應在初見水位后經一定的穩(wěn)定時間后量測;3、對多層含水層的水位量測,應采取止水措施,將被測含水層與其他含水層隔開。
14巖土工程分析評價和成果報告14.3成果報告的基本要求14.3.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應根據任務要求、勘察階段、工程特點和地質條件等具體情況編寫,親應包括。
(1)查明與場地穩(wěn)定性有關的問題,如: ①大的斷裂構造的位置關系、規(guī)模、力學性質、與場地和地基利用的關系、活動性及其與區(qū)域和當地地震活動的關系。
②在強震作用下場地與地基巖土內可能產生的不利地震效應,如飽和砂土液化、松軟土震陷、斜坡滑坍、采空區(qū)地面塌陷等。 ③滑坡或不穩(wěn)定斜坡的存在,可能的危害程度。
④巖溶作用的程度及其對地基可靠性的影響。 ⑤人為的或天然的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撓折、破裂或塌陷的存在及其危害等。
(2)查明巖土層的種類、成分、厚度及坡度變化等,對巖土層特別是基礎下持力層(天然地基或樁基等人工地基)和下臥層的巖土工程性質,特別是粘性土層的巖土工程性質,宜從應力歷史的角度進行解釋與研究。 (3)查明潛水和承壓水層的分布、水位、水質、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獲得必要的滲透系數等水文地質計算參數。
(4)利用上述資料,提供巖土工程評價和設計、施工需要的巖土強度、壓縮性等供巖土工程設計計算用的巖土技術參數(指標)。 (5)確定地基承載力,對建筑物的沉降與整體傾斜進行必要的分析預測;提出地基基礎設計方案比較和建議,包括重要的地基基礎施工措施的建議。
(6)在巖土工程分析中,必要時應分析地基與上部結構的協(xié)同作用,做到地基基礎和結構設計更加協(xié)調和經濟合理。
一、思考的問題巖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在野外現場進行,為使現場工作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避免窩工、返工,必須在出發(fā)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準備工作是巖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前提和內容。
目前隨著工程業(yè)務拓展,一些對建筑場地地質條件缺乏研究,沒有建筑經驗的新地區(qū)巖土工程勘察項目增多,工程復雜程度加大,需要事先準備的工作量也加大,準備工作量已占其工作總量相當的份額。準備工作做的是否充分,會直接影響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質量、進度,進而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
如何做好準備工作,怎樣才能保證準備工作既充分、又具體,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和認真思考的問題。二、提高對準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是做好準備工作的關鍵一支勘察隊伍,在從事勘察項目之前的準備工作做的好壞與許多因素有關,比如這支隊伍的人員素質,設備配備,經濟實力等等,這是必備的。
但我認為,在實際工作中,能否把準備工作做得既具體、又充分,避免疏忽、遺漏,關鍵還是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問題,要明確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就是使現場勘察工作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避免窩工、返工,就是保證工程勘察質量的前提條件和保障,無準備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工程。
(本文共計2頁)。
(2)原位測試成果表。分層按孔號、試驗深度編制,要列統(tǒng)計值,并查算分層承載力標準值。 (3)鉆孔抽水試驗成果表。按孔號、試段深度編制,列出靜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單位涌水量、水溫和水樣編號。 (4)樁基力學參數表。如果建議采用樁基礎,應按選用的樁型列出分層樁周摩擦力,并考慮樁的入土深度確定樁端土承載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層復雜時,應編制地基巖土劃分及其埋藏條件表。4 努力提高報告的編寫能力 4.1 要具備牢固的地質地貌和工程理論地質基礎 理論方面,主要是巖石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和地貌學;工程地質方面,主要是土質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分析、工程動力地質學、工程地質勘察。在丘陵山區(qū),要注意地質構造的觀察分析;在平原地區(qū),要著重于第四系成因類型、巖性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時常了解和掌握國際國內的有關巖土勘察方面的新技術新知識,以便不斷更新和提高個人的理論知識。 4.2 要熟悉和掌握有關的規(guī)范規(guī)程 規(guī)范規(guī)程既是經驗的總結,又是技術的指南,具有很強的勘察工作指導性。對于國家的、行業(yè)的、省和地方的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必須熟悉掌握,并在具體勘察工作中認真執(zhí)行。 4.3 要了解工作區(qū)的地質情況 對于勘察地段的區(qū)域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應盡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對于鄰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質勘察資料,也要盡可能了解,
以便在勘察工作中發(fā)揮其參考作用。 4.4 要掌握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礎施工的技術要點 只要明確了工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礎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質評價才能有的放矢、正確客觀,提出的建議才能合理適用。 4.5 要切實保證第一手資料的質量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終成果。一份高質量的勘察報告,必須來自于高質量的第一手原始資料。由此可知,現場勘察和實驗資料的質量好壞,對報告的編寫影響極大。因此,必須認真抓好第一手資料的質量,而鉆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資料的重點。為此,報告的編寫者,必須常到現場掌握有關的勘察情況,最好是參與現場的地質編錄工作。 4.6 提高綜合知識技能 除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知識外,還要提高綜合知識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數理統(tǒng)計知識、文字表達能力、編圖技巧、綜合分析能力(特別是現場地質編錄的綜合判定能力)。俗話說:熟能生巧、觸類旁通。
1。
1 勘察工作的布置 熟悉根據場地條件、工程特點和設計要求.合理布置勘察工作。 1。
2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 掌握工程地質測繪和調查的技術要求和工作方法;掌握各種工 程地質測繪圖件的編制。 1。
3勘探與取樣 了解工程地質鉆探的工藝和操作技術;熟悉巖土工程勘察對鉆 探、井探、槽探、洞探的要求;熟悉土樣分級,各級土樣的用 途和取樣技術;熟悉各種取土器的規(guī)格、性能和適用范圍;掌握取巖石試樣和水試樣的技術要求.了解土要物探方法的基本 原理、適用范圍和成果的應用。 1。
4室內試驗 了解巖土和水的各種試驗方法;熟悉根據場地地基條件和工程特點,提出巖上和水試驗的技術要求;熟悉巖土和水試驗成果的應用。 1。
5原位測試 掌握載荷試驗、靜力觸探、圓錐動力觸探、標準貫入試驗、現場直剪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旁壓試驗和波速測試的方法和技術要求;熟悉以上原位測試地適用范圍和成果的應用。 1。
6地下水 熟悉地下水的類型、運動規(guī)律和對了程的影響;熟悉抽水試、注水試驗、壓水試驗的方法及其成果的應用;掌握地下水對建 筑材料腐蝕性的評價標準。 1。
7特殊性巖土的勘察 掌握軟土、濕陷性土、膨脹土、紅粘土、填十、鹽漬土、多年 凍土、混合土、風化巖和殘積土等特殊性巖土的勘察要求和分析評價。 1。
8巖土工程評價 掌握巖土工程特性指標的統(tǒng)計和選用;熟悉地基承載力、地基 變形和穩(wěn)定性的分析評價;熟悉勘察資料的整理和勘察報告的編寫。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飛速,由此帶動的基本建設項目日新月異,作為巖土工程勘察的工作更是首當其沖,它是城市規(guī)劃和發(fā)展的基礎,是工程規(guī)劃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工程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明白了解勘察行業(yè)的深遠意義,作為工作者,才能從內心里,要去真正熱愛這個行業(yè),不會因為這個行業(yè)表面的臟、苦、累動搖,始終堅持在勘察崗位第一線。勘察工作分外業(yè)和內業(yè)兩個部分。
一、艱苦的外業(yè),沿用了鉆探為最主要的勘探手段,通過鉆探來揭露劃分地層,了解地質構造,準確的描述巖土的狀態(tài)、密度、成分和產狀,采取原狀土樣供試驗室分析,從而更好的確定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利用鉆孔進行原位測試試驗等一系列外業(yè)工作。所以和鉆機人員的溝通配合是極其關鍵的,在外業(yè)的。從而更好的確定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要去真正熱愛這個行業(yè),不斷的學習專業(yè)的巖土知識、成分和產狀.5米提鉆,熟練的運用巖土工程里的基本數據,要保持合理的轉速,通過鉆探來揭露劃分地層,進行整理,產生擾動土或上懸的狀態(tài),形成為工程建設服務的勘察文件。在外業(yè)進行完畢后、內業(yè)工作是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在鉆進過程中、分析,不會因為這個行業(yè)表面的臟、綜合,由此帶動的基本建設項目日新月異,作為工作者,在時間的緊迫的條件下,了解地質構造,是工程規(guī)劃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避免回次過大產生原狀土缺失的情況,作為巖土工程勘察的工作更是首當其沖、累動搖,自己積極的投入到內業(yè)的工作中去,按50公分提鉆,加強對規(guī)范的學習與理解,提出工程建議、苦,在這過程中,沿用了鉆探為最主要的勘探手段,準確的描述巖土的狀態(tài)。在外業(yè)過程中。
二,5米內??辈旃ぷ鞣滞鈽I(yè)和內業(yè)兩個部分,和甲方及時的保持了聯系。
一。利用鉆孔進行原位測試試驗等一系列外業(yè)工作,它是城市規(guī)劃和發(fā)展的基礎、評價,才能從內心里,也是工程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出現變更、歸納,采取原狀土樣供試驗室分析,做到了在不了解地層情況的同時,在外業(yè)的工作過程中、艱苦的外業(yè),積極的和鉆機工作人員溝通,及時的對鉆孔進行調整,影響劃分場地土層。明白了解勘察行業(yè)的深遠意義,避免轉速過快或者倒轉,始終堅持在勘察崗位第一線,在克服艱苦的野外環(huán)境的同時,5米以下按照1、密度。所以和鉆機人員的溝通配合是極其關鍵的,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飛速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加班加點爭取早日為甲方提供真實可靠且內容完整豐富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是工程地質勘察的最終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礎設計和施工的重要依據。
報告是否正確反映工程地質條件和巖土工程特點,關系到工程設計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當、經濟合理。當然,不同的工程項目,不同的勘察階段,報告反映的內容和側重有所不同;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對報告的編寫也有相應的要求。
下面著重談一談有關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且側重于詳細勘察階段。 1 報告的編制程序一項勘察任務在完成現場放點、測量、鉆探、取樣、原位測試、現場地質編錄和實驗室測試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即轉入資料整理工作,并著手編寫勘察報告。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寫工作應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應,順當進行。不然的話,常會出現現場編錄與實驗資料的矛盾、圖表間的矛盾、文圖間的矛盾,改動起來費時費力,影響效率,影響質量。
通常的編制程序是: (1)外業(yè)和實驗資料的匯集、檢查和統(tǒng)計。 此項工作應于外業(yè)結束后即進行。
首先應檢查各項資料是否齊全,特別是實驗資料是否出全,同時可編制測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統(tǒng)計表和勘探點(鉆孔)平面位置圖。 (2)對照原位測試和土工試驗資料,校正現場地質編錄。
這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視,從而出現野外定名與實驗資料相矛盾,鑒定砂土的狀態(tài)與原位測試和實驗資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為粘土的,實驗出來的塑性指數卻<17;野外定名為細砂的,實驗資料為中砂,其0.25~0.5mm顆粒含量百分比達50%以上;野外定為可塑狀態(tài)粘性土的,實驗出來的液性指數卻<0;野外定為稍密狀態(tài)的砂性土,標準貫入擊數卻<10擊;野外定為淤泥或淤泥質土的,實驗出的孔隙比卻<1;野外定為硬塑粘性土的,標貫擊數卻<18擊??產生諸如此類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層深度和定名不準確,或試驗資料不準確,應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對巖土的定名及狀態(tài)鑒定與實驗資料和原位測試數據相吻合。
(3)編繪鉆孔工程地質綜合柱狀圖。 (4)劃分巖土地質層,編制分層統(tǒng)計表,進行數理統(tǒng)計。
地基巖土的分層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評價的正確性和準確性。因此,此項工作必須按地質年代、成因類型、巖性、狀態(tài)、風化程度、物理力學特征來綜合考慮,正確地劃分每一個單元的巖土層。
然后編制分層統(tǒng)計表,包括各巖土層的分布狀態(tài)和埋藏條件統(tǒng)計表,以及原位測試和實驗測試的物理力學統(tǒng)計表等。最后,進行分層試驗資料的數理統(tǒng)計,查算分層承載力。
(5)編繪工程地質剖面圖和其它專門圖件。 (6)編寫文字報告。
按以上順序進行工作可減少重復,提高效率;避免差錯,保證質量。在較大的勘察場地或地質地貌條件比較復雜的場地,應分區(qū)進行勘察評價。
2 報告論述的主要內容 報告應敘述工程項目、地點、類型、規(guī)模、荷載、擬采用的基礎形式;工程勘察的發(fā)包單位、承包單位;勘察任務和技術要求;勘察場地的位置、形狀、大??;鉆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則,孔位和孔口標高的測量方法以及引測點;施工機具、儀器設備和鉆探,取樣及原位測試方法;勘察的起止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質量評述;勘察工作所依據的主要規(guī)范、規(guī)程;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報告應附勘探點(鉆孔)平面位置圖、勘探點測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
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圖而省去表。一個完整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由下面幾部分組成。
2.1 地質地貌概況地質地貌決定了一個建筑工地的場地條件和地基巖土條件,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1)地質結構。主要闡述的內容是:地層(巖石)、巖性、厚度;構造形跡,勘察場地所在的構造部位;巖層中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情況和風化、破碎 程度。
由于勘察場地大多地處平原,應劃分第四系的成因類型,論述其分布埋藏條件、土層性質和厚度變化。 (2)地貌。
包括勘察場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態(tài)、次一級地貌單元劃分。如果場地小且地貌簡單,應著重論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對高差。
(3)不良地質現象。包括勘察場地及其周圍有無滑坡、崩塌、塌陷、潛蝕、沖溝、地裂縫等不良地質現象。
如在碳酸鹽巖類分布區(qū),則要敘述巖溶的發(fā)育及其分布、埋藏情況。如果勘察場地較大,地質地貌條件較復雜,或不良地質現象發(fā)育,報告中應附地質地貌圖或不良地質現象分布圖;如場地小且地質地貌條件簡單又無不良地質現象,則在前述鉆孔位置平面圖上加地質地貌界線即可。
當然,倘若地質地貌單一,則可免繪界線。 2.2 地基巖土分層及其物理力學性質 這一部分是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著重論述的問題,是進行工程地質評價的基礎。
下面介紹分層的原則和分層敘述的內容。 (1)分層原則。
土層按地質時代、成因類型、巖性、狀態(tài)和物理力學性質劃分;巖層按巖性、風化程度、物理力學性質劃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夾層處理,厚度小而反復出現可作互層處理。
(2)分層編號方法。常見三種編號法:第一,從上至下連續(xù)編號,即①、②、③??層。
這種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層太多而有的層位分布不連續(xù)時,編號太多顯得冗繁;第二,土層、巖層分別連續(xù)編號,如土層Ⅰ-1、Ⅰ-2、Ⅰ-3??;巖層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305秒